風城 潛水旅遊社 LOGO (8K)

2000-07-13 鯨鯊「小豆仔」的 第一類接觸

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 


公眾媒體 Y2K 6月、8月、9月,「鯨、豚、鯊」相關報導

【東部海域逍遙行 台灣也有大「鯨」奇】2000/06/29 奇摩新聞,記者 陳雅君

◎  要賞鯨何必出國,台灣東部海域鯨豚種類就高達27種之多,約佔全世界的3分之1以上,鯨與豚,可以說是將台灣視野延伸出海的一座最佳橋樑。

     ●鯨豚種類27種 高佔世界3分之1強

  根據台大教授周蓮香等人的研究發現,台灣東部海域的鯨豚種類目前己可確認有27種,約佔全世界鯨豚種類的3分之1以上。目前在東部海域所發現的鯨豚種類有:長鬚鯨、
塞鯨、布氏鯨、小鬚鯨、大翅鯨、灰鯨、抹香鯨、小抹香鯨、侏儒抹香鯨、柯氏喙鯨、柏氏中喙鯨、銀杏齒中喙鯨、短肢領航鯨、瓜頭鯨、小虎鯨、偽虎鯨、虎鯨、糙齒海豚、弗
氏海豚、真海豚、瓶鼻海豚、瑞氏海豚(花紋海豚)、熱帶點斑原海豚、條紋原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印太洋駝海豚及新鼠海豚等之多。

     ●出沒景點各自不同 遊客得要睜大眼

  不過,雖然台灣東海岸有多種的鯨、豚,但是大小鯨及海豚出沒的地方可是有差別的,而且賞鯨絕對要找對地點。根據四方通行EasyTravel旅遊站的資料,東北角龜山島海域
主要以飛旋海豚、瓶鼻海豚、小虎鯨以及偽虎鯨為主,大型鯨並不多見,也沒有正式的紀錄,只有漁民口耳相傳,曾經多次遇到座頭鯨(大翅鯨)。而花蓮石梯海域則以以花紋海
豚、飛旋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熱帶班海豚為主,在這裡你同時也有可能碰到大型抹香鯨,與殺人鯨做近距離的接觸。

  另外,小虎鯨偽虎鯨則是石梯海域的常客,當然,要看聞花紋海豚、飛旋海豚、瓶鼻海豚、弗氏海豚、熱帶班海豚、大型抹香鯨、殺人鯨(虎鯨)瓜頭鯨,參加賞鯨活動千萬
別錯過台灣賞鯨重點同時也是發現鯨豚種類最多的海域-台東三仙台綠島海域,守候牠們現身。

海豚阿通伯 快要回家囉2000/08/10 聯合晚報,記者 林錫霞

◎  花紋海豚「阿通伯」7月6日在苗栗通霄外海擱淺被救援至今,已超過35天,打破國內最長鯨豚救援時間紀錄,也極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一隻野放成功的鯨豚,負責復健工作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已計畫於周內為牠做最後總體檢,再確定野放時間。

「阿通伯」是中華鯨豚協會創會以來,20次活體擱淺紀錄中,復健時間唯一超過35天並仍健康存活者,在此以前,台灣鯨豚最高復健救援紀錄,以一年以前在花蓮擱淺獲救的瑞氏海豚小蓮所創下的35天最高,不過小蓮最後仍宣告不治。

醫生楊瑋誠表示,阿通伯能通過35天考驗,除了在搶救的第一時間內能獲得良好的救援服務,也和中途能順利換到大型復健池有關,在這期間,阿通伯曾肺部感染、白血球增加及食欲降低,所幸藥物控制得當,在志工協助下已大致康復,目前不論游泳、進食均進步很多,奠定了野放的基礎。

楊瑋誠說,另一個值得感謝的是西濱海洋生態園區,他們在「阿通伯」復健期間,包括醫療、飲食、照顧平均每天要花一萬元,龐大的開銷,如果沒人支付,「阿通伯」的命運勢必坎坷。

鼬鮫標識 放生追蹤2000/08/17 聯合報,記者 田俊雄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資源研究小組昨天在台東縣成功鎮外海進行鼬鮫標識實驗計畫,在十尾小鼬鮫背鰭上打上黃色小標籤,放在箱網中觀察,若適應良好,將把牠們放生大海,做鼬鮫族群動態追蹤調查。

     研究小組表示,這項研究計畫為國科會、行政院農委會和教育部等單位補助推動,由高雄海洋技術學院校長陳哲聰、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劉光明、莊守正及海洋大學博士後研究生廖翊雅等人執行。

     廖翊雅昨天率領助理和多名海大學生,為上月在成功漁港剖腹生產的小鼬鮫進行標識作業。廖翊雅說,選定十尾鼬鮫打標識前,先用麻醉劑將牠麻醉,再持標識槍朝背鰭打上防水的黃色小標籤,標籤上分別註明不同號碼,留供日後辨識。

     廖翊雅指出,剛出生的鼬鮫平均體長約六十五公分,在成功漁港經人工飼養三星期後,最大約有九十公分、最小約七十八公分。

 擱淺花紋海豚 27 日通霄海域野放2000/08/18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締造國內擱淺鯨豚活動收容時間新紀錄的花紋海豚「阿通伯」,預定二十七日往通霄海域野放。中華鯨豚協會昨天開會商討野放細節,苗栗縣政府計畫辦理「送阿通伯回家」宣導活動,讓國際社會見證國內生態保育史的新頁。

     四十多歲的花紋海豚「阿通伯」,七月六日在通霄海灘擱淺,被熱心民眾救援上岸時,無法自行漂浮、健康狀況不佳,中華鯨豚協會志工全心投入、全天排班照料,加上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海岸巡防司令部的官兵、魚塭老闆熱心協助,阿通伯狀況轉好,打破國內活體擱淺鯨豚收容三十五天的舊紀錄。

     即將挑戰國內首宗擱淺鯨豚復健後成功野放紀錄的「阿通伯」,目前在通霄海邊魚塭裡悠游,轉身、潛水動作流暢,日前完成野放前的血液檢查,中華鯨豚協會昨天邀請農委會、苗栗縣政府人員在台大鯨豚研究開會,討論決定阿通伯野放的時間,野放相關細節仍待推演討論。

     獸醫楊瑋誠說,阿通伯歷經停藥等測驗後,狀況穩定,因為收容池的水質無法完全改善,長期收容,也不太可能有新進展,讓牠重返大海,更有機會讓他完全恢復健康,希望所有曾經照料鯨豚的志工、關心鯨豚保育民眾,共同分享阿通伯回家的喜悅。

     昨天會議決定由漁業署派巡護船接運阿通伯出海野放的,苗栗外埔、通霄漁港無法靠泊大船,阿通伯必需搭車到台中港或新竹南寮漁港搭船,運往七月擱淺通霄外海野放。苗栗縣政府決定在二十七日以前辦理「送阿通伯回家」活動,表揚鯨豚志工的奉獻,宣導鯨豚保育的觀念。

【「中華白海豚」 優遊通霄海域】2000/08/22 民生報,記者 許惠就

◎  二、三年來,苗栗縣通霄鎮海域出現稀有中華白海豚傳聞,廿一日從鯨豚救援義工李俊鋒錄影、描述得到證實,中華鯨豚協會獸醫楊瑋誠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第一次在台灣海域「活動」的紀錄,非常珍貴。

  當過攝影記者的李俊鋒,昨天九時卅分許,在通霄海水浴場錄影時,從甫由海上訓練返回基地的苗栗縣水上救生分會會員口中得知,通霄外海有身軀接近白色海豚的活動。

  曾多次出海追逐海豚作紀錄的李俊鋒,直覺可能是傳聞多時的中華白海豚,興奮的立刻找友人駕駛水上摩托車,出海尋找期望已久的白海豚。

  扛著攝影機的李俊鋒,坐著水上摩托車乘風破浪在汪洋大海中專注尋找海豚蹤影,十時許,在通霄火力發電廠海底水管出口處附近,發現四隻大型海洋生物浮出水面,依背鰭觀察,確實是鯨豚,但因相距太遠,且鯨豚迅速下潛,未能看清是何種類。

  隨著鯨豚往南游,李俊鋒坐的水上摩托車急速追到苑裡鎮海域,終於在苑港漁港外海約三公里處,看清楚海上游蕩嬌兒有三隻是稀有的中華白海豚,身長約二公尺,一隻為小抹香鯨,身長一點五公尺左右。

  為拍攝中華白海豚活動錄影帶,李俊鋒多次嘗試接近,卻因生性敏感的白海豚聽到水上摩托車引擎聲,就急忙下潛游走。不願失去錄影大好機會的李俊鋒,只好關掉水上摩托車引擎,採取「守株待兔」方式,等了約一個小時,才在距離一公里遠處拍攝到白海豚浮起帶著浪花的剎那鏡頭,不過,這個難得鏡頭已令他雀躍萬分。正在通霄海洋館為花紋海豚進行復健的中華鯨豚協會獸醫楊瑋誠,獲悉李俊鋒追逐中華白海豚,並拍攝到活動鏡頭消息,立即找他了解情況,及觀看錄影帶。

  楊瑋誠從李俊鋒口述目睹情節,及描繪所見背鰭圖片,審慎比對圖鑑後,肯定的說確實是傳聞中的中華白海豚,也證實通霄漁民這二、三年所見所聞。楊瑋誠指出,中華白海豚珍貴所在,是身軀呈淡灰色或粉白色,與一般海豚呈黑色或深藍色不同,加上牠分布範圍所知甚少,有紀錄發現的僅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淡水海岸水域,台灣海域曾出現過,但數量非常少,其生態亦鮮見紀錄,多年來,研究鯨豚生態人士渴望揭開其真面目,但一直欠缺機會,此次李俊鋒親眼目睹又拍攝到其活動錄影帶,對此稀有種類海豚的紀錄有很大幫助。

【颱風侵台 海豚阿通伯延後野放】2000/8/23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原訂二十七日野放的花紋海豚「阿通伯」因碧利斯颱風侵台,決定延到三十日才野放。照顧阿通伯的鯨豚協會志工,昨天傍晚餵阿通伯吃烏賊後,暫時撤離收容池畔的貨櫃屋,待颱風離境後再重返崗位。強烈颱風襲台,中華鯨豚協會昨天上午開會討論野放阿通伯野放事宜,由於擔心二十七日通霄海域風浪未退,決定延至三十日再野放,同時要求志工群暫離收容池,待颱風離境後,再回到照料崗位。

     阿通伯住在苗栗縣通霄海邊的一處魚塭,距離海堤約二百公尺,志工昨天拆除帳篷、清除垃圾,避免垃圾沖入收容池;同時為馬達、電線採取防導電措施,避免阿通伯觸電。

     收容池畔有一具小貨櫃屋,獸醫楊瑋誠及多位志工原本打算留守貨櫃屋,照料阿通伯,但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總經理張玉成認為魚塭位處荒野,離海岸線太近,萬一海水倒灌,安全堪慮,要求志工撤離小屋,到附近的民宅或園區避難。

     七月六日在通霄海水浴場擱淺上岸的花紋海豚「阿通伯」,已經打破台灣搶救活體擱淺鯨豚的最長時間紀錄。預計三十日野放,苗栗縣政府預計二十五日辦活動表揚鯨豚志工。

【中華白海豚身軀淡灰 嘴喙修長】2000/08/23 民生報,記者 許惠就

◎  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不詳,相關生態紀錄也非常少,最特殊的是身軀呈灰褐色、淡灰色或粉白色,易與瓶鼻海豚混淆,主要可藉由背鰭形狀、頭形及體色分辨。

  在鑑別上,中華白海豚體型粗狀,小型背鰭位於背部隆脊之上,嘴喙修長,浮升時嘴喙露出水面,潛水時背部明顯拱起,尾鰭會揚升出水,有時在水面跳躍,不會隨船前進,難靠近牠們,未受驚嚇時,多慢游,約每分鐘出水一次。

  通常以單隻或一對出現,亦有時十二隻至廿隻成群出現,似乎沒有很固定及強的社會結構,初生重約廿五公斤,成年重一百五十至二百公斤,身軀顏色因族群、年齡及個體而有非常多變化。

  分布範圍所知甚少,也不確定是否從非洲南部一路連續分布至澳洲,主要生活在熱帶與亞熱帶水域,離岸數公里外就罕見其蹤,喜愛棲居於紅樹林沼澤、潟湖及河口岸之岸邊,還有沙洲、沙岸與泥岸地區,雖然甚少溯流而上達數公里,但有時也會進入河道,通常都待在潮間帶的區域內,喜好水深廿公尺以下水域,也較喜愛開放的海岸,經常在碎浪區出沒。

【小抹香鯨擱淺】2000/08/24 聯合報,記者 田俊雄

◎  碧利斯颱風過境後,長濱鄉長光部落居民,昨天上午七時在海灘上發現一隻鯨魚擱淺在海灘。台東縣政府農業局據報處理,發現擱淺鯨魚為幼抹香鯨,長約三公尺,重約四百五十公斤,無外傷。在花蓮縣做鯨豚研究的台大鯨豚小組據報,下午趕到長濱鄉長光海邊查看,判斷幼抹香鯨是被碧利斯颱風打上岸。目前牠的狀況尚佳,正準備讓牠重回海中。

【阿通伯 多虧有志工照料】2000/08/26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七月六日在苗栗通霄海水浴場擱淺的花紋海豚「阿通伯」,經過志工五十餘天悉心照料,將在八月三十日從通霄漁港搭膠筏出海野放。苗栗縣長傅學鵬昨天到收容池畔表揚志工與簽署保育宣言,同時預祝「阿通伯」成為亞洲擱淺鯨豚成功野放首例。

     苗栗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總經理張玉成指出,搶救阿通伯,不但創下國內擱淺鯨豚救援存活天數最多天的新紀錄,也是亞洲首例搶救擱淺鯨豚成功野放的保育活動,甚至在世界的保育工作史上,這項作業都十分罕見。

     狀況不錯的阿通伯,每天都在改寫台灣搶救活體擱淺鯨豚收容時間紀錄。碧利斯颱風過境,阿通伯平安度過,中華鯨豚協會考量國內現有鯨豚收容設備已不能提供阿通伯更進一步的醫療檢驗,決定三十日上午野放。

     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周蓮香與苗栗縣政府人員昨天勘查野放路徑,決定三十日上午利用通霄漁港滿潮,將阿通伯放入鯨豚擔架,用吊車抬上漁港膠筏,運到外海適合地點與漁業署巡護船會合,利用巡護船的吊桿將阿通伯吊放回大海。

     已經四十幾歲的「阿通伯」,昨天在通霄海邊魚溫臨時收容池,靈活的接受傅學鵬、獸醫楊瑋誠、張玉成等人餵食烏賊,輪流照顧牠的志工,近日將適量增加餵食次數,讓阿通伯體力充沛,游回大海。

     周蓮香表示,搶救阿通伯行動救援資源有限,但志工們的無私的付出,加上各界的關心,五十天一路走來,終於恢復健康。她要特別要感謝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全程幫忙,也感謝海岸巡防署官兵、苗栗縣政府、農委會、漁業署適時協助。

     苗栗縣政府昨天上午在阿通伯收容池畔舉辦「陪阿通伯回家」生態宣導活動,授章表揚鯨豚志工,及簽署二千年尊重生命、保育海洋宣言。

【花紋海豚「阿通伯」2日挑戰首例野放成功紀錄】2000/09/01 聯合晚報,記者 孟祥傑

◎  經過60天搶救,創下全國鯨豚擱淺救援最高存活天數紀錄的花紋海豚「阿通伯」,在中華鯨豚協會及社會各界義工全力搶救下,終於恢復健康,將在明日挑戰亞洲野放成功首例!

  現齡40歲的阿通伯今年7月6日擱淺在苗栗縣通霄海邊,中華鯨豚協會及熱心的地方人士在得知消息後後,全力展開救援行動,並將阿通伯安置在通霄西濱鯨豚擱淺急救站。

  迄今60天以來,協會獸醫楊瑋誠與所有義工人員,24小時輪班照料阿通伯,經過全力救援,阿通伯終於恢復健康,也創下全國鯨豚擱淺存活天數的最長紀錄!

  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台大動物系教授周蓮香表示,在目前國內有限的鯨豚救援環境資源中,阿通伯救援成功的例子,顯得特別珍貴,阿通伯回歸海洋,是高難度的工作,但是對阿通伯的健康恢復會更有幫助。

【野放自由海灣 海豚難捨愛的臂彎】2000/09/02 聯合晚報,記者 余學俊

◎  40歲的花紋海豚「阿通伯」在陸上調療59天,今天在苗栗縣通霄海域野放,重回大海,臨別前牠頻頻回首,似乎不捨這段與人相處的情誼。

  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楊瑋誠說,年約40歲的花紋海豚「阿通伯」,7月6日在通霄海邊擱淺,經鯨豚協會三名獸醫師、138名志工及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合作,歷經59天復健醫療,終於將牠治癒,今天野放。

  今早10時45分,鯨豚協會及苗栗縣府在通霄漁港野放現場開作業流程記者會,11時生物組作業開始,志工將海豚由復健池吊掛上貨車,運往漁港,沿途道路均作交通管制。

  11時25分「阿通伯」到達通霄,漁港周邊擠滿了志工、民眾、媒體人員約五百人,大家均保持最低音量,以免驚嚇牠,也寄上「高聲的祝禱」。阿通伯中午12時游向大海,猶頻頻回首,似乎相當不捨。

【海豚「阿通伯」 快樂重返原鄉】2000/09/03 民生報,記者 許惠就

◎  「珍重再見-阿通伯」,二日中午在政府官員、鯨豚保育界人士和民眾聲聲祝福中,擱淺獲救的花紋海豚已重返大海懷抱,在苗栗縣通霄海域創下亞洲地區第一隻救援、野放成功海豚紀錄,亦是全球保育界難得的好消息。

  「阿通伯」於七月六日在苗栗縣通霄鎮通霄海水浴場擱淺,經救援鯨豚經驗豐富的通霄海洋館技術人員及時搶救,就近送到海洋館復健池醫療,經過五十九天復健,身體狀況恢復良好,昨天在大家深深祝福中重返大海。牠已打破台灣救援鯨豚存活最久紀錄,亦是亞洲地區第一隻野放成功的海豚,更提升台灣保育、救援鯨豚形象,意義甚為深遠。

  「送阿通伯回家」工作團隊,昨天上午十一時,在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祁偉廉、楊瑋誠、陳德勤,及通霄海洋館總經理張玉成、十幾位義工合作下,將「阿通伯」從通霄海洋館的復健池中,用擔架吊掛上卡車,隨即直奔通霄漁港。

  為了搶時間,抵達碼頭後,工作人員立即把躺在擔架上的「阿通伯」吊掛到膠筏,吊掛過程,送行的民眾屏氣凝聲,深怕吵到即將回到大海的海豚,影響到牠的情緒。

  十一時四十五分,搭載「阿通伯」的膠筏從漁港啟程時,岸上民眾都依依不捨不斷揮手說「拜拜」,雖然「阿通伯」不會說話,但從牠下垂的眼神和微微擺動的尾鰭,似乎傳達感謝救援與告別之意,令照顧牠數十天的義工們感動得不禁熱淚盈眶,看著牠的身影慢慢遠去,有人雙手合十祈禱,希望牠有更美好的明天。

  苗栗縣長傅學鵬、立法委員陳超明、農委會副主委林國慶、通霄鎮長邱紹俊,都與工作人員一起搭船出海,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搭載「阿通伯」的膠筏,在數艘警艇、漁船的陪同下,頂著四至五級風浪,乘風破浪往外海走向回家之途,經過卅多分鐘航行,到距離海岸約十浬處,與漁業署「漁建二號」巡護船會合,巡護船吊杆將「阿通伯」吊起,野放到水深超過廿公尺的海中。當牠從印著國旗的擔架游開時,正創造了台灣野放海豚的歷史,時為民國八十九年九月二日中午十二
時十五分。

【阿通伯「復健」 救援活教材】2000/09/03 民生報,記者 許惠就

◎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二日是值得歡呼、慶祝的日子。這是台灣野放花紋海豚「阿通伯」,創下亞洲第一隻野放鯨豚成功紀錄。在喜悅的背後,為海豚復健五十九天的辛苦歷程,非外人所能體會,不過,這些經驗累積已成為今後救援鯨豚的好教材。

  「阿通伯」是雄性花紋海豚,長三公尺,重約三百公斤。身上有許多白花花的刮痕,年紀約四十多歲。以下是牠擱淺獲救至康復重返大海懷抱的「大事記」。

  七月六日-下午在通霄海水浴場擱淺後,即被通霄海洋館技術人員和民眾搬移到海洋館復健池,由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師楊瑋誠帶領義工緊急處理及治療。由於海豚過瘦,研判可能已數日未進食。

  七月八日-「阿通伯」情況暫時穩定,仍需由義工輪流扶住身體,以維持平衡確保呼吸順暢並插胃管餵食,補充營養、水分及藥物。

  七月十一日-吃東西的技巧愈來愈好,一天吃掉十幾公斤花枝,胃口不錯,甚至對水池中義工的手腳有興趣,不過,因水池太小,常撞到池壁,所以,連轉彎的技巧都在進步。

  七月廿五日-鑑於人工復健池太小,「阿通伯」無法充分潛泳運動,張玉成、楊瑋誠等人尋找商借到附近漁塭後,將牠移到漁塭改良成的復健池。

  七月廿六日-在大型復健池的「阿通伯」,捕食和游泳狀況大為進步,不過,烈日和海風把牠的皮膚曬傷,加上水質不能完全掌控,有感染現象。

  水月廿七日-為訓練「阿通伯」肌肉,使野放後立刻適應大海環境,由義工帶領牠游動,讓肌肉能完全伸展運動。

  七月廿九日-因抗生素用藥週期關係,和某些藥物的副作用,「阿通伯」出現食慾不振,及身體平衡不足導致側翻,使獸醫師與義工憂心忡忡。

  八月一日-因時有大雨,現場一片泥濘,水池的水質狀況急轉直下,「阿通伯」體力、進食狀況時好時壞。

  八月十日-「阿通伯」擱淺獲救已超過卅五天,打破國內最長鯨豚救援時間紀錄。

  八月十七日-「阿通伯」的狀況持續穩定,在獸醫群評估下,以台灣目前能支援的軟硬體設備不足情況下,野放大海對牠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中華鯨豚協會、農委會、通霄海洋館等相關單位,開始籌劃野放相關事宜,讓牠成為全亞洲第一隻野放的擱淺海豚。

  八月廿三日-受強烈颱風碧利斯影響,為顧及安全,所有志工撤離池邊,原定廿七日野放「阿通伯」活動,延至卅日。

  八月廿五日-苗栗縣政府在復健池舉辦「送阿通伯回家」生態宣導活動,並由縣長傅學鵬授章表揚鯨豚義工,及簽署「二千年尊重生命,保育海洋」宣言。

  八月廿八日-巴比侖颱風來襲,考量野放「阿通伯」安全,決定再延至九月二日進行野放。

  九月二日-歡欣鼓舞,慶祝「阿通伯」成功返回大海懷抱,創下亞洲地區第一隻野放成功海豚的紀錄。

【志工日夜照顧 忘了辛苦】2000/09/03 民生報,記者 許惠就

◎  花紋海豚「阿通伯」在通霄海洋館復健五十九天,創下了台灣救援鯨豚存活最久紀錄,前後有一百卅八位志工參與照顧工作,也打破了歷次救援紀錄,志工們日夜照料「阿通伯」的酸甜苦辣,透過他們的心聲可以瞭解。

  李育翰(台大獸醫系學生,廿歲):我個人相當喜愛生命的感覺,健康的生命令人愉悅,生病的生命也令人憐惜,絕對沒有覺得跟健康的生命相處比較幸福的意思,否則我就不會選擇照顧「阿通伯」,也不會選擇獸醫這條路。

  曾慧芊(市立北師美術系學生,廿歲):在這邊長期工作的志工們,大部分是廿歲初頭的年輕人,犧牲自己的假期,來到復健池邊,為著這麼一隻「非親非故」的海豚老伯,而忍受風吹日曬雨淋;工作在別人的眼裡看來是辛苦的,但志工自己卻往往不知道什麼叫辛苦,因志工眼裡、腦海裡只有滿滿的海豚身影。

  李允如(台大森林系學生,廿歲):加入救援「阿通伯」志工以來,有好幾次看到牠情況不甚理想,我們擔心得整夜不能入眠。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對海豚付出的情感不多,那是因為前幾次救援鯨豚「小蓮」、「香香」、「小翠」失敗,讓我太傷心了,讓我不敢放太多感情在牠們身上,「阿通伯」野放成功,我想對於志工們,尤其是已經傷心多次的
志工們,應該都是一劑強心針吧!

  楊雅雯(護士,廿一歲):我去年就從儲備義工開始加入救援鯨豚行列,當時認為「野放」這兩個字遙不可及,沒想到過去數次的失敗經驗累積,用在「阿通伯」身上能夠成功,總算沒有白費。

【周蓮香 救「豚」無數】2000/09/03 民生報,記者 許惠就

◎  中華鯨豚協會成立快二年,理事長台大教授周蓮香,參與過廿多次救援鯨豚工作,她是協會的精神領袖,更是一位令人敬愛的好老師。

  廿幾年來,一直從事鯨豚研究的周蓮香說,海豚「阿通伯」的野放,是我國鯨豚擱淺救援的新里程碑,看著一百四十位以上的青年義工們,在過去五十幾天不眠不休地的付出,內心充滿了感動與欣慰。

  鯨豚擱淺救援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也絕非個人工作室能完成的,在不同的階段,擱淺救援還需要有不同的人才組織、團隊完成,否則遭遇的困難會很多。

  周蓮香表示,在「阿通伯」五十幾天復健照顧中,被折騰最慘的是現場看顧人員,其次是水池的設備條件太差,尺寸不合格,深度不夠,水質難控制,再加上兩個颱風影響,使得唯一聯外交通塌陷、現場貨櫃屋斜滑,更讓所有志工及海豚坐立不安;另外,每日平均近萬元的開銷,亦使協會倍感壓力。

  為持續走救援鯨豚的路,她懇切的盼望各界踴躍贊助支持,使專業常設的「鯨豚復健中心」早日成立,以健全的設備和制度,留住訓練有素的獸醫與專業人才,發揮專業效能,並使台灣的鯨豚擱淺救援步上更穩健之路。

【前天才野放 阿通伯又擱淺】2000/09/04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九月二日在苗栗縣通霄外海野放的花紋海豚「阿通伯」,昨天二度在通霄海灘擱淺。
海巡署官兵、志工、漁民昨天中午一度將阿通伯送回外海,但晚上七時三十分又在沙灘擱淺。

昨天上午十一時三十分許,在通霄漁港北側二百公尺沙灘釣魚的鄭樹傑,發現不遠的海面有一個黑色背鰭,原以為是海豚追食小魚,稍後看到背鰭上的黃色耳標,才想起是前一天野放的阿通伯。

阿通伯隨著漲潮移動,終於在淺灘擱淺,動彈不得,鄭樹傑想推牠回海中,但阿通伯重達三百公斤,一人無法推動,不遠處釣魚的鄭清益、林俊雄放下釣竿前往幫忙也推不動,只好打電話向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求援。

中華鯨豚協會在園區的志工,原本打算收拾行囊離開,接獲通報後,馬上趕到現場,幫忙阿通伯蓋上毛巾、灑水保濕,獸醫楊瑋誠幫阿通伯量呼吸、心跳、檢查外觀,發現阿通伯身體有輕微擦傷,心跳、呼吸正常,於是聯繫海巡署支援。

海巡署派十九名官兵及兩艘膠筏到現場,漁民鄭雙全也駕駛膠筏幫忙,眾人合力將阿通伯抬上膠筏,運往三海浬處野放,志工多次嘗試讓阿通伯往外海游,但阿通伯不斷調頭對準通霄岸邊。

志工被迫留下阿通伯返航回港,傍晚五時許,新埔漁港漁民回報阿通伯在距岸五百公尺處往南方緩慢浮沉,志工趕到新埔漁港監控,並研究如可引誘、驅離讓阿通伯回大海,但天色已黑,無法作業。

晚上七時三十分許,漁民王漢彬在秋茂園後方沙灘收網時,發現擱淺在沙灘中的阿通伯,志工到現場搶救採取保溫、保濕措施,截至記者發稿為止,楊瑋誠仍在考慮要將阿通伯送回大海?還是運回陸上水池收容?

楊瑋誠在昨天下午一度樂觀的認為,阿通伯能在一天之內,從二海浬外海回到通霄漁港附近,不可能是自己漂回來的,除了顯示阿通伯具有游泳能力,有可能是為了找食物,才回到岸邊,阿通伯昨天擱淺的地方,距離曾經收容牠的海邊魚塭,不到二百公尺,地點相當巧合。

楊瑋誠說,阿通伯前後收容六十天到野放大海,從未見過阿通伯下潛,他擔心阿通伯長期收容、餵食,或其他因素失去下潛能力,影響牠捕食能力。國外先進國家野放鯨豚,必需觀察、評估鯨豚下潛能力,並加以訓練,確定沒問題後才野放,但台灣相關設備不足,無法進行相關評估。

【野放24小時 阿通伯又回來了】2000/09/04 聯合報,記者 黃宏璣、范榮達、胡蓬生

◎  前天野放的花紋海豚阿通伯,昨天白天先是在近海徘徊不去,晚上發現牠擱淺在通霄海邊,志工們漏夜載運阿通伯到西濱海洋生態園區復健池暫時安置,將開會研商再次野放海域。

阿通伯前天中午在通霄外海野放後,約隔廿四小時,昨天中午通霄漁港釣客發現背鰭有黃色耳標的阿通伯在漁港北側,距離海岸不遠處徘徊,隨即通報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處理。

駐紮在西濱海洋生態園區的中華鯨豚協會復健組長楊瑋誠及志工昨天中午正準備撤離,接獲消息後,八人立即乘膠筏趕到通霄漁港,海巡署第三總隊緝私船也配合出動,發現阿通伯在距離第一次擱淺地點不到五十公尺處徘徊。

志工們將阿通伯趕到約半個人水深處,再合力以擔架將阿通伯送上沙灘,全身以毛巾包裹澆水保濕,楊瑋誠檢查發現阿通伯心跳、呼吸等都與野放時差不多,身體相當健康。

阿通伯身體有數處擦傷,楊瑋誠上藥後,決定再次野放,志工及海巡署官兵們趁著漲潮,趕緊把阿通伯送上膠筏,載到三浬外野放。

志工們看著阿通伯緩緩游離,不料到了下午五點多,海洋生態園區接獲通霄漁港北邊不遠的新埔漁港釣客通報,阿通伯在距離岸邊約五百公尺處,近似定點不動。

由於海豚吃的魚類,要比岸邊五百公尺更遠處才有,阿通伯在近海徘徊不去,可能會有找不到食物餓死的危險,鯨豚協會立即調派人員及吊車趕赴新埔漁港待命,並以高倍望遠鏡監視阿通伯,研究以驅離或是食物誘離,使阿通伯游往更遠外海。

不料,晚上七時卅分再度傳來阿通伯擱淺的訊息,鯨豚協會人員立即趕到,並開挖水道保持「阿通伯」濕潤。晚間七時卅分左右開始大退潮,距海堤四、五百公尺處,漁民發現了阿通伯,楊瑋誠和學生從海堤越過消波塊,匆忙又焦慮的趕往海灘,退潮時的海岸仍有積水,大家不顧海水浸泡,迅速趕抵現場。

發現阿通伯再度擱淺的新埔漁民王漢彬說,晚間他到海岸收網,赫然見到體積龐大的阿通伯,一時沒看清楚,被嚇一大跳,仔細一瞧才發現是一頭海豚擱淺,還打一一九請求支援。

先趕到現場的幾名工作人員,忙著在阿通伯的身旁挖洞取水,並不斷用海水溼潤牠的身軀,楊瑋誠心情凝重,一直在旁沈思不語,眾人則是七嘴八舌,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置,靜止不動的阿通伯隔一陣子就從氣孔呼氣,讓圍觀的搶救人員鬆口氣,但還是放不下焦慮的心情。

擱淺現場距海堤有數百公尺,如何將龐大的阿通伯搬運回園區?將牠推回海中,也有一大段距離,上岸和推回海中的距離會不會造成傷害,楊瑋誠思索後,決定將牠運回通霄西濱園區的水池觀察。

在海巡署動員二十多名官兵協助搬運下,阿通伯昨晚十時從秋茂園的海岸被搬運上車,十時半左右再度回到通霄西濱海洋園區的鯨豚急救池。阿通伯入水後,情況顯得還算穩定,楊瑋誠對阿通伯健康情況有信心,認為幾天後應可再野放。

楊瑋誠表示,阿通伯再次擱淺,但體能狀況和野放前後差不多,牠歷經多次搬運,相信阿通伯可以度過難關,過幾天再選時間野放,但上次野放距離僅二浬,昨天中午第二次野放也僅三浬,今天將再開會研究野放距離。     

【照顧太久 牠忘了海洋】2000/09/04 聯合報,記者 黃宏璣、范榮達、胡蓬生

◎   花紋海豚阿通伯野放才一天,昨天下午又返回當初擱淺的通霄海邊;縣府農業局保育員黃銘福表示,野放前就擔心人工照顧太久,野性消失,可能會不習慣而再回來,如今果然游回來,如何讓牠習慣海洋生活或找妥善安養場所,是重要課題。

黃銘福指出,國內的鯨豚保育近年才漸受重視,當初阿通伯要野放時,就有人擔心經過五十多天的人工照顧,野性可能消失,如果養太久,可能面臨無法適應甚至適應不良情況,當時就擔心野放後可能會再游回來。

全程參與阿通伯野放的黃銘福回憶說,前天中午把海豚送回海洋時,起初阿通伯不肯離開隨護人員,義工擔心人太多會有依賴性,就撤走部分人手,下水廿分鐘後阿通伯才慢慢游開。

黃銘福表示,根據國外專家看法,擱淺獲救的海豚照顧時間愈久,愈不適合野放,前天下午年近四十歲的阿通伯野放後,他就掛慮是否會適應不良,顯示當初考慮並非杞人憂天。如果真的不適合野放,只有找合適場所如野柳海洋世界或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協助養育了。

他說,鯨豚研究國外累積相當長的時間經驗,國內起步不久,連基本設備都欠缺,一切都克難,鯨豚協會提報一套鯨豚救援池計畫,就要一千五百萬元經費,錢從何處來,還是未知數。

【覓食?想念志工?有意識重遊舊地】2000/09/04 聯合報,記者 黃宏璣、范榮達、胡蓬生

◎   野放才一天的花紋海豚阿通伯,昨天又回到第一次擱淺的地點,中華鯨豚協會復健組長楊瑋誠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確定阿通伯是有意的行為。

楊瑋誠舉例說,丟一塊木頭隨著海水飄流,回到原處的機會微乎其微,阿通伯昨天游到距離七月六日擱淺位置僅約五十公尺,難以理解的精確,應該是有意識的行為,而不僅只是飄浮。

至於有意的原因,楊瑋誠表示,他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海豚是群棲的動物,野放後應該回去找同伴,阿通伯沒有如此,反而選擇游到近海,根本找不到同伴的地方。

他推測阿通伯的行為如果與食物有關,就必須了解是不是野放的地點沒有適合阿通伯的食物,或是阿通伯跟著食物,而再度來到第一次擱淺位置的附近。

此外,阿通伯昨天中午出現的通霄漁港北側海邊,距離搶救五十九天所待的水池也僅約二百公尺,會不會近二個月的時間,因食物取得容易,使阿通伯要找食物,就定位在附近的水域,因此再度出現。

楊瑋誠表示,還有更難人費解的說法,過去美國搶救一頭瓶鼻海豚,過程花了半年,由於與人類相處有了感情,野放後這隻瓶鼻海豚竟然會向海上的捕鯨船要食物,而阿通伯與志工們朝夕相處五十九天,會不會因此產生感情也說不定。

他說,國外搶救擱淺的海豚,在野放前通常會提供更大空間的復健池,觀察海豚潛水能力,並評估海域,再決定是否野放,但國內經驗、設施、經費等欠缺,阿通伯的案例,顯示國內搶救鯨豚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食慾體能都不錯 鯨豚協會才送走】2000/09/04 聯合報,記者 黃宏璣、范榮達、胡蓬生

◎  花紋海豚阿通伯昨晚再度擱淺,中華鯨豚協會復健組長楊瑋誠說,阿通伯是因國內沒有足夠的條件使牠更健康了,因此才於前天野放,鯨豚協會盡了力,再度擱淺是始料未及。

這次搶救阿通伯五十九天的水池,長、寬都還足夠,深度僅一點五公尺,要讓阿通伯運動、養得更健康,水池深度起碼要四公尺,國內又沒有更完善、大型的復健池,已無法提供阿通伯更好的環境。

阿通伯野放前,楊瑋誠校查血液、心跳、食慾、體能,狀況一切都不錯,因此決定野放。楊瑋誠認為阿通伯的案例,引起社會各界甚至國際的注目,正也凸顯台灣海島國家,沒有完善的鯨豚復健中心的事實,依現階段的設施、條件,能夠救活、野放的機會微乎其微。

他指出,阿通伯是花紋海豚,體型較小,也比較不容易受到驚嚇,因此能以魚塭臨時因應,但如果是體型較大的飛旋海豚等,或是容易受驚嚇的侏儒抹香鯨,搶救照顧就會發生問題。除了復健池的問題,先進國家有水中超音波、X光檢驗等設施,台灣也都欠缺,因此無法深入檢查鯨豚的身體狀況,提供明確有效的治療,台灣搶救鯨豚要走的路還很長。

【阿通伯8日3度野放】2000/09/05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花紋海豚「阿通伯」野放後二度擱淺,再度上岸收容,苗栗縣政府、中華鯨豚協會昨天開會決定,八日再請漁業署巡護船支援,將阿通伯載往離岸更遠的海域野放,萬一阿通伯再度擱淺,再考慮長久收容。九月二日在苗栗通霄外海野放的花紋海豚「阿通伯」,前天中午漂游回到通霄漁港北側沙灘,志工、海巡署官兵、漁民合作將阿通伯運往三海浬處野放,傍晚再度漂回通霄秋茂園後方海灘擱淺,海巡署二十多名官兵支援,用擔架將阿通伯抬回岸邊吊車,運回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收容池。

阿通伯獨自在海上二十幾小時、二度漂游回沙灘擱淺,均因及時被人發現通報,迅速搶救,除身上有輕微擦傷外,別無大礙,志工餵食烏賊依然靈活索食,由於臨時收容池直徑只有六公尺,阿通伯無法順利運動,不適合長期收容。

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周蓮香、常務理事謝新曦、苗栗縣政府農業局長許滿顯、漁業課長林澄清等人,昨天上午在通霄鎮農會開會,聽取第一線志工楊瑋誠、祁偉廉、李宗翰等人意見。

阿通伯為何二度漂回通霄岸邊?與會人士有諸多揣測。可能與長期在有限的空間內被人餵養,過度依賴人類,失去自我下潛捕食能力;可能是野放點非花紋海豚獵食漁場,找不到食物才漂回通霄;也可能是野放距離不夠遠等等。

獸醫、志工認為以阿通伯目前的健康狀況,留在岸上不能愈來愈好,希望立即再野放,而且野放距離要達到二、三十海浬,有食物的海域,好讓阿通伯早日發揮自我求生的本能,萬一又擱淺,再做長期收容的打算。

縣政府漁業課長林澄清聯繫漁業署後,預計八日一早用膠筏將阿通伯運離通霄漁港,與外海的「漁建二號」巡護船會合,將阿通吊上漁建二號後甲板,航向二、三十海浬的海域野放。

林澄清表示,據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調查,澎湖附近海域有花紋海豚出沒,八日再野放時,將盡量將阿通伯帶到該區野放;希望阿通伯順利找到食物、同伴,回歸海洋生活。

【阿通伯再回頭 為那樁?】2000/09/05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阿通伯二度野放,均漂回岸邊,該不該再野放?雖然無法確定阿通伯三度野放的結局,中華鯨豚協會第一線獸醫、志工,仍決定讓阿通伯再挑戰一次。

中華鯨豚協會獸醫祁偉廉表示,國內現有收容設備的照顧能力,已經壓榨到極限,繼續讓阿通伯在岸上依賴餵養,逐漸喪失回歸自然界的本能,不如放牠到有利的環境,再試一次。

祁偉廉說,對野生動物獸醫而言,野生動物要不要野放並不是單純的是非題,獸醫必需評估時間、動物健康條件的各種有利、不利因素,綜合判斷再做決定。

阿通伯為何二度漂回通霄岸邊?有多種揣測,阿通伯可能長期在有限的空間由人餵養,過度依賴人類,逐漸喪失自我下潛或捕食能力;可能是野放點非花紋海豚獵食漁場,找不到食物,才會漂回通霄;可能是野放距離不夠遠,阿通伯不放棄陸上免費大餐等。

阿通伯在岸上收容六十天,雖然保持一定的體能狀況,能浮、能游、會索食,但池子不夠大、不夠深,阿通伯可能肌肉萎縮、失去捕食活魚能力,層出不窮的水質問題、多數志工開學在即等不利因素,將隨時間逐漸影響野放的有利條件。

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周蓮香說,阿通伯健康狀況無礙,收容硬體設備不足、後勤支援即將出現問題,讓阿通伯回外海再試一次,是現階段最可行的決定。

【鯨豚協會將說明野放理由】2000/09/06 民生報,記者 劉榮春

◎  花紋海豚「阿通伯」野放後二度擱淺上岸,中華鯨豚協會決定三度野放,不少人建議長期收容年邁的阿通伯,不要野放牠回大海送死。苗栗縣政府、中華鯨豚協會昨天討論後,仍決定照原定計畫在八日從通霄出海野放。中華鯨豚協會獸醫楊瑋誠表示,九月七日上午,協會將召開記者會,對外公開說明阿通伯必需三度野放的理由,同時宣布阿通伯八日野放的經緯度,希望漁民一同關心、留意阿通伯野放後的狀況。協會將提出理想的鯨豚復健池草圖,爭取政府、社會支持,讓台灣鯨豚搶救行動,逐漸邁向國際水準。

九月三日晚上,二度在通霄海灘擱淺的阿通伯,被志工運回通霄西濱洋生態教育園區水池收容,協會、縣政府四日開會決定八日將阿通伯運往更遠的海域野放。

昨天上午,收容池水質無法控制、又傳出有多名志工身體不適,人在台北的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周蓮香心急如焚,打電話請苗栗縣政府聯繫「漁建二號」巡護船,計畫今天一早讓阿通伯搭車到基隆碧砂漁港,直接上漁建二號後甲板,出海野放。

縣府漁業課長林澄清昨天下午連絡漁建二號,敲定今天出航,只等周蓮香決定出發時間,未料,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臨時決定贊助改建內海池,挖一個臨時鯨豚運動池,訓練阿通伯下潛、捕食活魚,評估可行後再野放。

不少關心民眾認為老海豚不應野放,應該長期收容,楊瑋誠說,阿通伯整個復建過程,因為沒有大型深水的運動訓練水池,無法進行捕食、運動訓練,但依照平日餵食觀察,阿通伯視力、回聲定位應該沒有問題,野放是現階段最好選擇。

萬一阿通伯野放後不幸被沙魚攻擊致死,是大自然弱肉強食的物競天擇世界;把牠留下來,長期餵養到老死,對自然界、阿通伯而言,未必公平。

【當初擱淺的阿通伯 又老且病 】2000/09/06 聯合報,記者 蔡宜娟/獸醫師(屏東市)

◎  阿通伯又再度擱淺了,此一結果一點兒也不意外,因為牠的病尚未康復,還不能重新適應大海的生活,請不要再將牠送
入大海了。

據專家的研判,阿通伯約四十歲,就海豚族而言已算是高齡了,在沒有經過回歸大海前的完整復健訓練過程,且於健康狀態尚未穩定的情形下,便決定野放,似嫌不當。其白血球指數和頭頂上的黴菌感染即是一項警訊,不可不正視。

文獻、書籍、及國外經驗皆指出,鯨豚擱淺後,在經過醫療急救和全程照顧後,必須再經過嚴密的監測、完善的復健療程和篩選,才能決定是否能野放!尤其是成功的復健過程,對即將被野放的動物更是重要且必須的!而適合野放的判斷和依據,必須從該隻動物是否已具備游泳、潛水、捕食、躲避敵害等能力,才能決定野放與否。

「國際海洋魚類保護協會」發行的有關海洋哺乳動物復健野放指南中提到,須考慮以下幾點:

(1).物年齡:常為是否野放的首要考慮重點。

(2).病必須康復而不會危及該族群健康:例如病毒性或細菌性的傳染病在篩選野放動物中, 
      要特別被考慮到,否則恐將危及族群生態的安危。

(3).能讓動物回到原來族群或回到同類中。

(4).動物是否已具備基本的生存技巧:游泳、捕食、潛水、以及抗敵、禦敵的能力?

(5).該隻動物習性與行為是否會妨礙野外族群互動?是否具備生存的能力?

(6).在釋放後能否避免再度被捕獲或擱淺?
         根據媒體報導得知,阿通伯的臨時復健池高度僅達腰際且水質條件不佳,無法發揮復健池的功能。食物來源皆由熱心志工及獸醫師用人工方式以手餵食(冷凍過的花枝或烏賊),並未訓練阿通伯自行捕食。如此依賴人工環境的動物,卻貿然釋回大海,稍嫌草率。因此,對牠是因追逐食物而造成多次擱淺的說法,頗不以為然。更不是因和人類產生濃厚感情而不捨得回大海!

再者,對於野放的深度不夠的說法,亦是不敢苟同。試問,如果阿通伯的健康和體力已完全恢復,別說是四十公尺深,即使靠近海岸邊釋放,牠也有能力自行游出,又怎會數度上岸呢?若是仍然決定在阿通伯未復健完成的情況下再度野放到更遠的深海,那麼,幾乎可以肯定阿通伯真的是不會再回來了!因為,牠極有可能葬身大海中!

筆者多次參與擱淺鯨豚現場救援和醫療照顧,更取得來自海生館所擱淺的鯨豚,作病理學上的研究和探討。研究發現,肺炎、寄生蟲感染、肝臟疾患等因素佔極大比例,顯示疾病與擱淺的相關性。據悉阿通伯最初擱淺時,也患有肺炎和體力衰弱的現象。很顯然這就是牠當初擱淺的原因之一。

另外,阿通伯是屬於群居性的海豚,以牠的年紀和健康狀況來看,牠當初的擱淺可能是一次自然淘汰──被牠的族群所淘汰,野放之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牠必然無法回到原來的族群,獨自在茫茫大海中流浪,其下場不是餓死就是被沙魚吃掉,這樣的結果絕不是你我所樂於見到的。

屏東車城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經農委會成立的「鯨豚復健中心」,那裡有多位專家學者及對鯨豚有豐富經驗的獸醫師,當然館內也具備理想的復健池,絕對較目前阿通伯所處的魚塭式復健池,在水質和空間上的要求,更符合標準。為何不將阿通伯送到海生館作復健呢?

對於能讓獲救鯨豚回到大海,是所有愛護鯨豚之人士所樂於見到的,但背後所投注的心血、困難和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唯有親身經歷方能深刻體會。在此,向所有獻身照顧阿通伯的志工和曾經給予關心的人士,致上最崇高的敬意。更希望主管動物保育的有關單位,對於再次野放的決定,盼能再重新審慎評估,不要一錯再錯,造成遺憾。

【威鯨 游向自由海】2000/09/06 聯合報 ,綜合外電報導 

◎  一架銀色直升機整天在冰島南部魏斯特曼島水域上方盤旋、陡降。島上山之崖,冰島海岸警衛隊一名退休隊長透過望遠鏡注視海洋,偶爾用無線電與直升機上的美國人對話。

外行人很難猜出這是什麼名堂,其實這是一群人在為一隻虎鯨(殺人鯨)奔走張羅,為的是讓牠在開放海域「漫游」且找幾個同伴對話。

● 野放小組 各種專家齊備

這隻長六點七公尺、重達四千五百公斤、背鰭下垂的虎鯨正是一九九三年電影「威鯨闖天關」的主角:殺人鯨「凱哥」。

影片中的凱哥被殘酷囚禁,最後在一個小男孩協助下返回大海,重獲自由。這個情節與凱哥的真實遭遇若合符節,而這部電影也讓凱哥的經歷聞名全球。但如今一支由科學家、動物行為學家、馴鯨師、潛水員和技術人員等組成的小組正在進行一項野心勃勃的實驗,他們打算讓凱哥脫離對人類的倚賴,重回廿年前被捕時生存的原始海洋。

● 見到野生鯨魚 嚇得逃開

坐在直升機裡的維尼克是執行野放工作的非營利環保組織「海洋未來公司」執行副總裁,他對凱哥的進展覺得相當振奮,數月前凱哥首次見到野生鯨魚時嚇得逃開了。

鯨魚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生活在水面下,而其水中生活對人類來說還是謎。凱哥已出現想交配的徵象,這一點或許能促使牠嘗試加入有生育力母鯨的鯨群行列,但牠是否能被野生鯨群接受,卻完全無法預測,因為目前沒有人確切了解鯨群社會的習俗和禁忌。

此外凱哥必須接受訓練,把牠長久拘禁期間學到的事物「忘掉」,逐漸與人類疏離。現在牠已不再接受人手餵食,且一反先前慣例,游離人群才獲嘉獎。

● 吃慣冷凍魚 教牠捕捉活魚

各種訓練中,比較簡單的是訓練牠游得更快、更久、更深,比較麻煩的是在食用多年的冷凍魚後,現在要訓練牠自己捕捉活魚。這項訓練開始後的頭三個月,凱哥都把捕到的活魚帶回來交給工作人員,牠以為活魚是工作人員丟出去讓牠撿的玩具。

一九七九年凱哥兩歲時在冰島海域被捕,隨後被送到加拿大的一個海洋公園。不到三年後,凱哥被賣到墨西哥市雷諾娛樂歷險公園,牠在那裡待了十一年。

一九九三年華納兄弟公司拍了電影「威鯨闖天關」後,國際社會強烈呼籲野放凱哥。一九九六年一月,優比速航空快遞公司用一個注滿冰水的大箱,把凱哥送到牠的新家──美國俄勒岡州的新港。

● 今年四月 開始可出去漫游

一九九八年九月,凱哥再度長途飛行,這一回目的地是冰島。

凱哥在北極海海域迅速適應新生活,工作人員在四面都有懸崖天險的克雷茲維克海灣,以二百六十公尺長的防護網圈出海灣的廿分之一面積,約為一個足球場的大小,做為凱哥的新家。今年四月,一名獸醫說,凱哥的免疫系統比幾年前強多了,其後數月,防護網上開了一個門,牠開始可以出去「漫游」。

凱哥能夠成功野放嗎?維尼克說:「我們真的不知道,而且這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只是提供牠回歸大海的機會,如果牠選擇繼續與我們生活,我們會一直照顧牠。」

【北方露脊鯨 全球僅存三百頭】2000/09/06 聯合報 ,綜合外電報導 

◎  北方露脊鯨是地球上最有絕種之虞的哺乳類動物之一,但最近暑氣蒸騰的某日,有人在一艘小船前方看到五頭露脊鯨正在盡讓族類綿延不絕的任務。

對古溫的小船「黃道帶號」上這一小群人而言,能看見全球總共約僅三百頭的北方露脊鯨中的五頭是個令人興奮的特權,能在這麼近距離看到,尤其難能可貴。

海岸崎嶇的凡第灣有全球最高的海潮,因魚類、浮游生物豐富,北方露脊鯨與其他哺乳類動物,從座頭鯨以至鼠海豚不等都被吸引到該處覓食。

許多科學家擔心北方露脊鯨即將滅絕,而這使得在小船上近距離看到牠們更令人感到心痛。古溫說:「在總數只有三百的情況下,牠們不得不近親交配,你就知道牠們來日無多。」

早在西元十二世紀,法國的比斯開灣便有人捕殺北方露脊鯨,十九世紀的商業捕鯨更使牠們差點被趕盡殺絕。一九三五年,當局下令禁捕北方露脊鯨,以免牠們絕種,但其數量從此一直減少到目前的頭數,也許無法永續存在。

根據記載,一九九八年只有六頭北方露脊鯨小鯨誕生,去年則只有三頭。

【海豚有聲音學習能力】2000/09/06 聯合報 ,綜合外電報導 

◎  研究人員經過實地追蹤調查後發現,海豚的學習能力很強,彼此可以一再重複對方複雜的訊息;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階段。

研究人員分析比對蘇格蘭莫立灣沿岸瓶鼻海豚發出的一千七百多種聲音後發現,海豚經常以協調的訊號互通聲息,通常會在短短幾秒內發出相同的聲音。美國麻州生物學家詹尼克在「科學」雜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這個現象意味海豚具有「聲音學習」的能力,而這正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先決條件。

詹尼克表示,海豚發出訊號的方式和專家認為遠古人類開始利用有組織的口語進行溝通的情況類似。他又說,科學家一直認為,協調式的互通聲息很可能是「人類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步驟之一」。

詹尼克指出,雖然鸚鵡等少數幾種鳥類具有模仿聲音的能力,「瓶鼻海豚卻是唯一能夠以經過學習的訊號互通聲息的非人類哺乳類動物」。

他又說,海豚顯然可以利用相同的聲音相互溝通,而這些聲音可能在海豚辨別族體歸屬的過程中扮演某種角色。

【阿通伯今3度野放 】2000/09/08 民生報 ,記者 劉榮春 

◎  花紋海豚「阿通伯」將在今天上午搭車到基隆,搭船出海野放,中華鯨豚協會希望第三次野放的阿通伯,能順著洋流前往彭佳嶼海域的豐富魚場,平安回歸自然海洋生活。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周蓮香表示,阿通伯將在今天一早七時用擔架吊上貨,運往基隆市碧砂漁港,預計上午十時吊上漁建貳號後甲板,十時三十分出海,運往東經一百二十一度、北緯二十五點五度的海域野放,往返約六到八小時。

這個野放點,是曾經和海豚相處十年、熟悉台灣海域洋流狀況的協會常務理事謝新曦所定,謝新曦希望阿通伯野放後,搭上東北走向的洋流,讓阿通伯前往彭佳嶼海域,重回海洋生活。

周蓮香說,台灣西側海域海豚分布、漁場資料不全,彭佳嶼海域是豐富的漁場,過去調查發現有不少花紋海豚,希望阿通伯此行順利和同伴相會,早日適應自然環境。希望北部海域作業的漁民,今天起留意背鰭釘有黃底黑7耳標「阿通伯」,通報中華鯨豚協會,掌握阿通伯野放後行蹤,通報電話0928─539977。

針對外界希望阿通伯長期收容的聲音,中華鯨豚協會獸醫組長祁偉廉表示,動物野放抉擇條件包括動物體能狀況、硬體設備、後勤支援等因素。阿通伯是成年海豚,有長期野外謀生經驗、無急性病症、有良好的游泳反應能力,應該野放。

他強調,台灣欠缺專業長期的收容復建所,長期收容下去,負面多於正面,況且中華鯨豚協會擱淺計畫專款已近用完,野放阿通伯回大海,符合自然界尊重生命的基本原則及人道立場,也是阿通伯擱淺後最佳求生之路。

苗栗縣政府昨天在阿通伯收容池畔,表揚搶救阿通伯有功的「鯨豚之友」,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總經理張玉成、海岸巡防署第三巡防總隊長陳南華接受表揚。

張玉成說,國內搶救阿通行動,讓世人認識台灣搶救海豚的行動,宣示台灣是一個有愛心、有熱忱的地方,提升我國保育形象,收容六十四天來園區、官兵、志工一切的付出、辛苦,都是值得。

【噗通!阿通伯乘浪去】2000/09/09 民生報 ,記者劉榮春、朱家瑩 

◎  經過一波三折,擱淺獲救的瑞氏海豚「阿通伯」昨天終於被野放到北部的鼻頭角外海,在滿船志工及媒體人員的注視下,游向不可知的未來。 

昨天早上的台灣北部海域由於受到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基隆外海的風浪高達六到八級,漁業署派來支援的漁建二號巡護船載著阿通伯,一路乘風破浪,原本中華鯨豚協會希望將牠放到淡水河口外的觀音凹陷,讓牠順著海流游到彭佳嶼海域,但昨天風浪實在太大,現場指揮官謝新曦依照海況臨時決定改往鼻頭角外海。

中午十二點半左右,漁建二號在八級風浪中到達鼻頭角外海約三海里處,船上的起重機小心地吊起阿通伯,在起伏不定的大浪中,謝新曦鬆開托著阿通伯的擔架快解鉤,阿通伯噗通一聲躍進大浪裡,很快地就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七月初擱淺在苗栗通霄海域的阿通伯,是中華鯨豚協會從事鯨豚救護以來,第一例成功救活放回野外的例子。但可能是因為待在人工照顧的環境中長達六十多天,阿通伯之前曾經兩次被放到苗栗海域都折返,中華鯨豚協會了希望牠在冬季來臨前盡早適應野外的生活,昨天的第三度野放改在基隆海域進行,期待牠能順著海流加入彭佳嶼的族群。

由於昨天的天氣預報海況欠佳,鯨豚協會一度考慮要不要如期野放,從清晨起,在通霄現場的該會理事長台大動物系教授周蓮香、獸醫組長祁偉廉就不斷地和在基隆碧砂漁港待命的野放作業指揮官謝新曦聯絡,最後在再三確認海況之後,才在七點多將阿通伯裝運上車,運往基隆碧砂漁港。

這六十幾天來一直照顧著牠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總經理張玉成及苗栗縣政府漁業課長林澄清、保育人員鄧廣陽、黃銘福等人也都一路陪著牠到碧砂漁港,護送牠上船。

由於昨天的天氣不是很好,鯨豚協會在野放作業後受到不少質疑,一路護送阿通伯的獸醫師祁偉廉表示,他可以瞭解大家對阿通伯的不捨,但以一個獸醫師的立場,他認為阿通伯的狀況已經可以、也應該回到野外,昨天野放的天氣雖然不是最理想的狀況,但大家都盡力了,現在只能祝福牠在海上能重拾自由的生活。

【別讓愛心蒙蔽了理性】2000/09/09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

◎  在苗栗西濱海洋生態園區救護兩個月的阿通伯終於放回大海了。這次的野放作業由於阿通伯二度折返,再加上眾人對牠的愛護不捨,在第三度野放作業時間、地點,甚至該不該放的議題上都有不同的意見。

平心而論,照顧牠的志工、組織這些志工的鯨豚協會、苗栗縣政府保育人員,以及提供場地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沒有人應該在這件事後受到苛責或非議,畢竟這是台灣第一次做復原鯨豚野放的案例,每一個人都盡了力,每一個人也都在這次的鯨豚救護事件上做了相當好的示範。

唯一應該討論的是,從這事件反映出來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大眾被媒體炒作保育事件所誘發出來的一種愛心氾濫。而這種氾濫的愛心已經漸漸地影響並掩蓋了熱心從事保育人員專業和理性的判斷。

以這次阿通伯的事件來看,救護期間媒體加重人情趣味的不斷報導,把牠塑造成彷彿鄰家伯伯的形象,在野放前,阿通伯年老體衰的印象深入人心,再加上二次野放二次折返,透過媒體的推波助瀾,更讓人同情和不忍之情不斷高漲。

事實上,有誰能確認阿通伯到底幾歲 又有誰能確認牠兩度折返的原因?

昨天看著阿通伯游入大浪裡,相信沒有一個人不是滿心不捨。然而就算那裡有再大的浪,再多的沙魚,那始終是牠來自的地方。就算今天把牠放到再理想的地方,未來牠還是得面對大自然的挑戰,那是牠的命運,也是牠的權利,人有什麼權利自認知道牠的心事,可以為牠安排一切呢?

【美擱淺抹香鯨可能由人類飼養】2000/09/18 民生報,美聯社佛州威斯特礁十七日電

◎  一頭在佛羅里達州威斯特礁海灘擱淺的小抹香鯨,可能成為由人類飼養的第一頭小抹香鯨。這頭九十二公斤重、兩公尺長的小抹香鯨「夏天」,能不能被放回牠自然的棲息地,海洋哺乳類專家將在數周內做出決定。

專家說,這頭十一個月大的小母鯨可能尚未斷奶,不會搜捕食物,頭部的氣囊可能也有破裂,無法潛入海底深處,但是若由人類飼養,氣囊破裂就不是大問題。

如果海洋生物學家決定不能把「夏天」放回海洋,這頭小鯨就會是唯一在復健之後仍由人類飼養的小抹香鯨。專家指出,到目前為止小抹香鯨擱淺後由人類飼養的最長時間是一百天。

【阿通伯 現身琉球】2000/09/22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

◎  華鯨豚協會日前接獲輾轉來自日本的消息表示,有漁民在琉球近海發現背鰭有黃標的花紋海豚,經該會理事長周蓮香去信確認,應是本月八日在基隆鼻頭角外海野放的阿通伯。
鯨豚協會表示,該會是在前幾天接獲消息指出,最近在日本琉球群島那霸北方的德之島海域,有漁民發現一隻背上標著黃色標籤的花紋海豚,由於日本未曾做過這樣的標誌,日本遠洋漁業研究所加藤博士及下關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木神)原館長,透過國際鯨豚研究網路向香港查詢是否有人標放,結果香港又向中華鯨豚查詢,這才揭露了阿通伯被野放後的行蹤。

(木神)原館長並於昨天來函確認,這隻花紋海豚背鰭上烙印有「M1」及黃色「7」號耳標,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周蓮香以此確認這隻海豚應該就是本月八日在基隆外海野放的阿通伯。

鯨豚協會表示,在阿通伯野放當天由於天氣不是很好,加上野放地點的選擇有些爭議,各界曾經對野放行動有一些疑慮,現在消息傳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尤其聽到阿通伯熬過了桑美颱風的強風大浪,不少志工都感到雀躍不已。

【阿通伯 游到琉球海域】2000/09/22 聯合報,記者 林錫霞

◎  花紋海豚阿通伯,本月十七日在琉球附近海域被捕魚的日本漁民發現,據日本媒體報導,這隻背鰭上有冷凍烙印「M1」及黃色「7」耳標的海豚,被發現獨自在海上漂流。因為日本遠洋漁業研究所對這項標幟不熟悉,花了三天時間,才從亞洲許多國家中找到中華鯨豚協會,印証這尾海豚,正是日前才從台灣野放的「阿通伯」。

據中華鯨豚協會阿通伯專屬獸醫楊瑋誠指出,他們是昨天接獲來自日本方面的消息,並從報導中獲知阿通伯目前正隨著洋流奮力往北游動,離開當時野放地點約八百公里,雖然孤單,但健康狀況應該十分良好,被漁民發現時,牠正從海中冒出頭來吐氣,並對人類表達極大善意。

楊瑋誠表示,阿通伯從八日在基隆海域野放後,至今已十四天,能獲知阿通伯存活的消息,對該會是莫大鼓勵,除再度將阿通伯特徵通報亞洲各國相關協會協助保育,也呼籲各國漁民發現時能通報,並希望漁民們儘量避免讓漁網割到牠。

楊瑋誠說,根據研究,像阿通伯這樣的花紋海豚,出現在台灣及日本海域的頻率頗高,科學家們懷疑該類海豚活動領域主要受緯度影響。阿通伯的出現,使鯨豚協會有機會研究花紋海豚是否有隨洋流洄游的現象,如果猜測沒錯,阿通伯應該會在天氣逐漸轉涼時,再隨洋流南下至台灣海域,與有緣的台灣民眾相見。

阿通伯仍然活著的消息發布後,中華鯨豚協會人員十分高興,許多民眾多日來的憂慮也終於放下來。楊瑋誠強調,阿通伯至今形單影隻的原因,可能是仍未找到同類,或者因為年紀太大,已無法回歸族群生活。

【澳底外海 漁民屠殺海豚】2000/09/26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

◎  正當國人對鯨豚逐漸由捕殺轉為保育之際,東北角的海域卻傳來屠殺海豚的消息。海巡署十六海巡隊前天深夜在澳底外海查獲漁船新凌波號涉嫌捕殺三頭海豚,並予以支解冷凍,全案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基隆地檢署偵辦。海巡署十六海巡隊表示,該隊是於前天(二十四日)深夜十一點二十分左右,在澳底外海約二十海浬處進行例行巡查時,查獲蘇澳籍漁船新凌波號的冷凍櫃內有三頭支解的海豚,由於海豚已例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海巡隊於是依野保法將新凌波號連同船長劉秋海和另外八名船員帶回澳底漁港偵訊。

劉秋海在應訊時表示,這三頭海豚是該船在進行延繩釣時意外捕獲,並非故意捕殺。這些海豚肉他原本只打算帶回去分給親朋好友,並無意販賣。不過農委會野保小組人員認為,就算是意外捕獲,釣上來的時候應該也是活的,漁民加以宰殺支解就已經涉及違反野保法。

保育人員進一步指出,過去在雲林曾經查獲擁有二萬多公斤海豚肉的中盤商,證明海豚肉的黑市交易確實存在,後來從中盤商追查出來的漁船中有南方澳籍,這次查獲的新凌波號又是蘇澳籍,顯示東北海域這一帶漁船有部分仍未放棄賺海豚的外快。

三頭被捕殺的海豚經中華鯨豚協會秘書李明華及台大動物所研究生葉建成到現場協助辨識,已確認分別是弗氏海豚、瓶鼻海豚及俗稱花紋海豚的瑞氏海豚。其中弗氏和瓶鼻都是成體,從支解後的海豚肉估計起來,重量都有兩、三百公斤,瑞氏海豚則尚未成年,只有百來公斤左右。

長期從事鯨豚調查的葉建成表示,這三種海豚鮮少混群,以往他只見過花紋海豚與瓶鼻海豚在一起,弗氏海豚則較常單一種大群出現,為何牠們會被一起捕獲實在讓人想不透。

由於查獲捕殺海豚的海域與日前野放花絞海豚「阿通伯」的地點相近,中午一度有媒體誤傳阿通伯疑被捕殺,引起一場虛驚,後來經李明華和葉建成到現場再三確認,證實被捕殺的海豚並非阿通伯,大家也鬆了一口氣。

海巡隊表示,海巡署自王郡署長上任後,除要求加強查緝走私及偷渡之外,也特別指示加強保護海洋資源及保育工作,所以該隊未來會持續加強查緝非法捕鯨豚的工作,希望漁民不要心存僥倖。

【漁船甲板上 赫見海豚頭 】2000/09/28 聯合報,記者 姜炫煥

◎  宜蘭縣蘇澳籍瑞吉祥二號漁船前晚在龜山島擱淺,被海洋巡防總局蘇澳隊救下,昨天凌晨進港後,海岸巡防總局十一大隊發現該船上有兩頭被支解的海豚屍塊,當場逮捕船長黃月明,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把他函送法辦。

前晚十一時,海巡總局蘇澳隊隊長胡意剛帶隊在海上巡邏時,在龜山島龜尾海域發現瑞吉祥二號,巡防艇鳴笛,有意靠船盤檢;瑞吉祥二號突然加速離去,巡防艇立即尾隨。不料瑞吉祥二號卻在龜尾擱淺,動彈不得。

海巡人員花了兩個多小時將瑞吉祥二號拖出,當時只見船艙內都是冰塊和一些魚貨,未發覺可疑,於是讓瑞吉祥二號離去。

昨天凌晨三時三十分,瑞吉祥二號返回南方澳漁港,並在南安安檢所報關,同時搬卸部分魚貨,海岸巡防總局十一大隊人員發覺其甲板上竟然有兩個被支解的海豚頭及剁成數塊的海豚肉,立即逮捕船長黃月明,並查扣這些海豚屍塊。

黃月明供稱,他雇請三名大陸漁工於本月二十三日出港,翌日凌晨二時許,在彭佳嶼海域作業,當天中午收餌線時發覺這兩頭海豚上鉤,且已經死亡,因這次漁獲量不理想,才將海豚帶回,他不知道海豚是保育類動物,也不知道殺海豚違法。

【蘇澳漁會 要求開放捕殺海豚】2000/09/28 聯合報,記者 姜炫煥

◎  對於蘇澳地區漁民認為海豚數量增多到威脅魚源,要求政府開放捕殺海豚,中華鯨豚協會一名幹部認為此一說法有待商榷,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請漁會出資,邀請學者專家先作海豚數量增減評估,如果拿得出科學數字,當然所有爭議就不成爭議。

這名幹部認為,目前鯨豚既列入法律保育範圍,漁會及任何團體的施作均得依法規範為之,不能因多人違法,就要求推翻立法基礎。

他指出,漁會人員指稱海豚數量增多,漁業資源減少,說法依據何來,數量是多少,又是和那年相比得到的,必須有精確說明,不能一切憑感覺走。事實上,千百年來,海豚數目有增有減,但即使在最尖峰期,全世界漁業資源也不曾滅絕衰減,漁民聲稱魚源減少,造成的原因很多,如果全部推給因海豚數量增加,恐不適當。

【保育人士籲修法得評估數量】2000/09/28 聯合報,記者 余學俊

◎  對於蘇澳地區漁民認為海豚數量增多到威脅魚源,要求政府開放捕殺海豚,中華鯨豚協會一名幹部認為此一說法有待商榷,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請漁會出資,邀請學者專家先作海豚數量增減評估,如果拿得出科學數字,當然所有爭議就不成爭議。

這名幹部認為,目前鯨豚既列入法律保育範圍,漁會及任何團體的施作均得依法規範為之,不能因多人違法,就要求推翻立法基礎。

他指出,漁會人員指稱海豚數量增多,漁業資源減少,說法依據何來,數量是多少,又是和那年相比得到的,必須有精確說明,不能一切憑感覺走。事實上,千百年來,海豚數目有增有減,但即使在最尖峰期,全世界漁業資源也不曾滅絕衰減,漁民聲稱魚源減少,造成的原因很多,如果全部推給因海豚數量增加,恐不適當。

【保育,要走回頭路?】2000/09/28 聯合報,記者 姜炫煥

◎  海豚該不該再受保育?在連續發生蘇澳漁民因捕殺海豚被移送法辦後,這是南方澳漁村最熱門的話題。雖然絕大多數的漁民對海豚恨之入骨,甚至要求開放捕殺,但法令既已禁止,漁民就應遵守。不過,根據漁民的說法,海豚數量已多到危及海洋生態,政府應就此取得科學數據,進而自保育類名單剔除。

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精神是在於維護物種的多樣性,換句話說,某一物種的數量太少時,就必須列為保育類動物,給牠復育的空間。

依此精神,當受保育的物種經證實無絕滅之虞,甚至因族群龐大,而影響其他物種時,是不是就應該不再列在保育名單,也值得有關單位考量,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鮫豚資源豐富是台灣難得的資產,尤其這兩年成為觀光業的重要資源,發展得相當成功,如再開放捕殺,會不會使台灣再染上殺豚惡名,受到國際側目。

從事漁撈五十餘年的宜蘭縣延繩漁業協會理事長曾萬瑞就說,他年輕時宜蘭沿海難得看到海豚。但多年後的今天,宜蘭沿海海豚數量龐大,大量搶食洄游性魚類,不但造成其他魚種數量銳減,更嚴重損及漁民利益。

不過,海豚的智慧很高,不是魚,和人類一樣是哺乳類,也相當友善;日本以吃鯨魚肉遭到全球譴責之際,漁民朋友僅因漁獲可能減少即倡議開放捕殺海豚,不僅違反保育精神與潮流,可能引發的風險,似也應列入考量。

【柯氏喙鯨擱淺 搶救不治】2000/09/28 聯合報,記者 范振和

◎  花蓮市興建中的專用漁港海堤工程北堤消波塊區,昨天有民眾發現一頭柯氏喙鯨擱淺其間,經保育人員全力搶救一小時後,喙鯨因傷重不治。花蓮縣政府與中華鯨豚學會人員已進行善後事宜。

在花蓮市興建中的專用漁港釣魚的男子昨天傍晚發現一頭鯨因追趕魚群,衝上消波塊區,進退不得。這名釣客馬上向縣政府反映,縣長王慶豐要求漁業課與保育課馬上前往了解。

縣政府委請花東鯨世界賞鯨船船長潘進龍等人搶救,潘進龍先用繩索綁住體長四公尺左右的喙鯨,再利用漲潮設法推動,但一直沒有辦法讓喙鯨回歸大海。最後搶救人員找來一塊模板欲墊在喙鯨底部協助,折騰一小時後,原本這頭重約一噸的喙鯨還翻滾不停,最後嘴部冒血不已,一動也不動。縣府行政室主任陳進益、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等人看到喙鯨傷重死亡後,唏噓不已。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楊世主表示,初步研判這頭鯨應是柯氏喙鯨,這種喙鯨數目相當多,但卻非常少見,頭型就像鵝的嘴喙,身上帶有長線與環狀的疤痕。

楊世主說,喙鯨科是所有鯨豚類中最罕為人知的,主因是喙鯨科一般生活在遠離陸地的深海,大多數的雄性喙鯨下顎只有兩顆或四顆牙齒,上顎完全不長牙,而大多數的雌鯨根本沒有牙齒。縣府漁業課技士林鴻桂與中華鯨豚學會連繫後,台大動物研究所研究生姚秋如等人今天上午將搭機前來解剖鯨屍,除了了解死因,也將製成標本供學術研究。

【花紋海豚雅哥擱淺 救援無功】2000/10/07 聯合報,記者 余學俊、郭金潤

◎  和「阿通伯」同種的一隻花紋海豚,昨天上午在台中港北防砂堤海灘擱淺,海岸巡防署動員大批岸巡員馳往救援,中華鯨豚協會獸醫組副組長楊瑋誠及志工再兼程趕往,將牠運回苗栗通霄的鯨豚救援站治療,本打算治癒後野放,但因牠擱淺太久,肺部嚴種積水,昨晚七時五十分死亡。

海巡署中部地區巡防局第三海岸巡防總隊三三大隊溫雅寮哨的岸巡員,昨天上午十時三十分,在台中港北防砂堤距岸約五十公尺的退潮沙灘上,發現一隻海豚擱淺,副總隊長吳竑杰立刻率廿名岸巡員趕赴海灘,將海豚抬往有潮水處,不停替牠澆水保濕,再通知中華鯨豚協會設在北台灣唯一的通霄鯨豚救援站,通霄西濱海洋園區總經理張玉成及楊瑋誠分頭
從台北、苗栗南下現場。

張玉成說,這頭雄海豚是花紋海紋,和「阿通伯」同種,長約三點一公尺,重約一百八十公斤,約廿歲,由於體型不小,一直等到下午三時,才由海豚專用吊車吊起來,運往通霄西濱園區的救援站。

楊瑋誠初步檢查發現,這隻海豚的花紋不多,顯示成熟不久,通常花紋海豚壽命約四十歲,因此這隻尚稱年輕。此外,擱淺及搬運過程中,海豚胸、尾鰭均受傷。楊瑋誠為牠抽血檢驗,表示如果血檢報告未發現牠有心肺方面的問題,將儘早野放,讓牠早日回歸大自然。

由於海豚在塭雅寮發現,年紀如大哥哥般,於是為牠取名「雅哥」,當雅哥回到通宵,勾起地方民眾對阿通伯的懷念,復健池畔馬上擠滿圍觀民眾,不過雅哥進入復健池時,已無法保持平衡,全靠志工下池扶持,到了晚間七時五十分,因心肺衰竭死亡。

楊瑋誠說,雅哥身體左側晒傷起水泡,證明牠在海灘上擱淺很久,因此吸入很多海水,使牠氣管內均是水,妨礙呼吸,放入復健池後,牠即經常從氣孔噴出海水,顯示牠呼吸困難。鯨豚協會獸醫組長祁偉廉昨晚從台北搭夜車南下,他和楊瑋誠將熬夜將雅哥解剖,取回內臟作病理檢驗及細菌培養。

【抹香鯨擱淺 母死子喘息】2000/11/07 中時晚報,記者 楊永盛

◎  一對保育類侏儒抹香鯨母子,今日凌晨負傷 在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附近海灘擱淺,雖
然 海岸巡防部隊發現迅速搶救,母鯨魚仍宣告不治,中華民國鯨豚協會獸醫師楊瑋誠星夜南下醫治幼鯨魚,但受傷的幼鯨存活率並不高。 

 海岸巡防署第二大隊參謀主任陳忠義說,今天凌晨零時四十分左右,竹南鎮龍鳳漁港附近的據點弟兄進行例行性徒步巡邏時,意外發現 海灘上有不明物體,趨前探視,才知是一隻碩大的鯨魚。 

 陳忠義指出,當時數名弟兄 以各種方式,替母鯨魚澆水保持濕度,可惜凌 晨一時多即停止掙扎,尾部殘存許多血水,後來,該大隊副大隊長孫東寶到場後,趕緊與中華民國鯨助協會獸醫師楊瑋誠連絡,楊醫師指 附近應有其他同類鯨魚,經過搜尋,果然在北側約一百公尺的海灘上,發現另一隻擱淺的小鯨魚仍不斷掙扎。 

 楊瑋誠漏夜南下時,先通知該協會住在通霄 鎮的義工李俊鋒先到現場協助處理,在海巡署 官兵全力協助下,把小鯨魚搶救上岸,用濕布蒙住雙眼避免驚嚇過度,由士兵不斷澆水,將身軀扶正以免窒息。 

 楊瑋誠說,這對擱淺的鯨魚為侏儒抹香鯨, 身長二點八公尺的是母鯨魚,是一點五公尺的幼鯨的媽媽,母子的尾幹均有被疑似達摩鯊魚咬傷的痕跡,傷口已開始腐爛。 

 楊瑋誠在海巡署官兵協助下為小抹香鯨注射 藥物急救,依昨晚潮汐和擱淺靠近岸上研判, 這對母子應是昨晚六、七時間不慎擱淺,原因尚不明,將解剖母鯨魚調查真正死因,由於小鯨魚擱淺長達六小時左右,生命力脆弱,存活率不高,將視情況送到通霄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療養池治療。


【風城潛旅 - 潛水】開始于 Y1996-0520,社團網站 建立于 Y1999-02-23
潛水訓練潛水旅遊科技海洋夢碧海藍天社團園丁

Y2009-0912 社團轉型‧走入歷史
Copyright@Y1996-Y2042 Hsinchu Dive & Travel club
本網頁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