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 潛水旅遊社 LOGO (8K)

2002-01-19   黑龍江省‧阿城

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 


    阿城是一座有著豐厚文化積澱的歷史名城。 距今約1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起,就有人類勞動、 生息和繁衍在今天的阿什河流域。先秦時期, 阿什河流域是肅慎人居住和活動的地帶。從西漢中期至兩晉,肅慎改稱為挹婁, 隸屬夫餘國。

     北魏太和十七年,夫餘人為勿吉人所逐。 阿什河流域是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動的中心地區。 唐中期阿什河流域為渤海王國屬境。後為契丹人所滅。

     從契丹族的興起到遼朝的建立,黑龍江各族大部分被遼征服, 在動亂中各族有了分枝,出現了女真族。 遼朝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五年,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建元建國, 奠都「會甯」即今阿城市城南4里許。金都 「會甯」是金朝早期的都城。 初為州,太宗時升府,熙宗時定「上京」之號,領有會寧、曲江、 宜春三縣。「上京會寧府」先後曆太祖、太宗、熙宗、 海陵王等四帝。金朝政權在這裏雖曆四帝、凡38年, 卻是阿城歷史發展的重要階段。

     貞元元年遷都于燕。元順帝時期, 立上京會寧府故址為鎮寧州。明後期, 金上京會寧府故址一帶為女真棟鄂部的一支居位。清初, 稱金上京會寧府故址為翁鄂洛城。順治元年,清朝遷都北京後, 為抵禦外來的侵略和加強對東北地區的開發和統治,雍正七年, 協領衙門移駐新城即今阿城,新城名阿勒楚喀。

     在長達一個世紀的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時期,由於阿勒楚喀地理位置重要、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以及關內移民的逐年增加,經過漢、 滿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開發,使阿勒楚喀的經濟、文化、 教育等項事業都得以迅速的發展,並且在促進民族團結, 抗擊帝俄入侵,墾荒屯田,鞏固邊陲等方面都起過重要作用,是阿城建治前, 繼金代上京會寧府之後的又一重要歷史發展階段。宣統元年,裁撤副都統衙門,設阿城縣, 縣名由阿勒楚喀城簡化阿成。1932年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

     1945年抗日勝利後,10月27日成立阿城縣民主政府。1948年1月5日,阿城縣民主政府改為阿城縣政府。1987年2月, 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由省會哈爾濱市代管。 阿城之古城建于清雍正七年,先後隸屬吉林省、偽哈爾濱省、 松江省和黑龍江省。270餘年來,幾經重修和擴建,已發展為一個占地2 900平方公里,擁有13個民族,6萬人口的城市。除有漢、滿、回三個主要民族外,還有朝鮮、蒙古、苗、侗、白、壯、俄羅斯、達斡爾、京等兄弟民族。

     阿城市發展工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建築材料、礦產資源豐富,交通方便,能源條件優越,工業開發較早。 早在建縣之前的光緒三十四年, 一個波蘭人在阿什河畔創建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制糖廠。1945年“九.三”前還興辦了火磨(制粉)、 大興昌(制酒)、豐盛泰(制酒)、瑞大(油坊)等工廠。“九.三”後,除地方國營工業不斷發展外,省、市、 地區等各部門紛紛來阿城建廠、建礦, 使阿城市工業在全省各縣市中居領先地位。

     阿城縣曾以中等師範教育著稱全省, 民國9年成立的吉林省第三師範是當時全省著名的三所中等師範學校之一,曾為吉林、 黑龍江兩省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師資。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松江省立第二師範, 五六十年代的松江省阿城師範學校, 七八十年代的松花江地區師範和八十年代的農墾師專先後為中國的中、 初等教育事業培養和輸送了萬餘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

     歷史的發展中, 阿城湧現出許多優秀人物。穆隆阿,在光緒年間兼任阿勒楚喀巡防軍統領。任職期間,對肅清匪患,安靖地方作出貢獻。何延川,1932 年組織抗日隊伍,打擊日本侵略者。為紀念何延川烈士, 將阿城城關區的正大街更名為“延川大街”。


    阿城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處在省會哈爾濱市區東南28.5公里處。地理座標為東經126°42'00"--127 ° 39 '00" ,北緯45°12′00 " 。東北以蜚克圖河、舍利河為界與賓縣相鄰,東南與尚志市接壤,西南與五常市毗連,西與雙城市為鄰,西北與哈爾濱市區連接,北至松花江南沿,與呼蘭市隔江相望。

     阿什河由南而北縱貫阿城市中部,
濱綏鐵路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斜穿境內。位於阿城市中部、阿什河西岸的阿城市區為市人民政府駐地。

全縣總面積為2680平方公里,南北長的最大距離(南至平山鎮泉河村南界,北至巨源鄉北界,松花江南沿)約為84公里;東西寬的最大距離(東至山河鄉山河村東界,西至利新鄉利平村西界)約為75公里。阿城市為半山區,地勢東高西低,自金代以來,一直被視為戰略要地,為中國北方重鎮之一。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陵址


     阿城市金太祖陵址公園位於市區南二公里處,是大金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陵寢,也是東北地區保存最好的帝王陵寢之一。1998年10月阿城市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開始興建金太家陵址公園,規劃高駐地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完成。陵園占地5.1公頃,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分為先導空間、神道空間、寶頂和寧神殿及地宮四個部分。

     遊人可以參觀玉帶橋、門殿和兩座鵲台;在神道空間,有乳台,望柱和石像生等;寶頂高聳,松柏參護,儼然一派帝王陵寢的森然氣象。寧神殿建築古樸、雄健、莊嚴,是遊人憑弔之場所;地宮深 9米,面積約750平方米,存放著金太祖的棺槨和各種殉葬品。


● 徽、欽二帝被俘

     北宋王朝的徽宗、欽宗二位帝王,被金擄至北方,是盡人皆知之事。徽、欽二帝被擄,北去途中還經過了今遼寧的朝陽、遼陽等地。

     金王朝是繼遼朝之後,在中國北方建立起來的以女真貴族為主的又一個邊疆王朝。女真族的傑出領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在短期內滅亡了遼朝。

     金滅遼以後,西夏向金稱臣。金在西部、西北部不在有後顧之憂了。於是,乘北宋政權衰危之時,大軍南下攻宋。宋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金軍攻陷開封,宋欽宗向金投降。翌年,即靖康二年,金擄北宋的徽宗、欽宗二帝及貴族官僚技藝等三千餘人,押解北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宋徽、欽二帝被俘的事件,也就是嶽飛《滿江紅》詞中所提到的“靖康恥”。

 
    《金史.太宗紀》載:“天會五年十月,宋二帝自燕徙居於中京,六年七月,以宋二庶人赴上京,入見於乾元殿,封其父德公,子重昏侯。十月,徙昏德公、重昏侯於韓州。八年七月,徙昏德公、重昏侯於鵑裏改路。十三年四月,昏德公趙佶薨。”金把俘虜的北宋的兩個皇帝由燕(河北一帶)出發,押送到中京(內蒙昭盟寧城)、上京(內蒙昭盟巴林左旗)後,又經建州鎮(今朝陽大平房鄉黃花灘)、霸州(今朝陽縣),過閭山(今北鎮),度遼河到了東京(今遼陽),再北去經八面城(今昌圖縣北),一直押到大北方(五國城)去了


     應當如何評價金朝的漢化程度,
中外學者歷來各執一詞。金朝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民族漢化王朝。與農耕民族生活方式的接近,女真人的大量移民漢地,政治制度上採取的漢制一元化,以及漢地本位的確立,是決定女真漢化的主要因素。

金朝中期,世宗和章宗為了遏止女真人的漢化趨勢,發起一場女真文化復興運動,企圖保存女真民族傳統,但卻未能達到其預期的目的,最終不得不放棄了對漢文化的抵抗。

蒙元初期,人們曾以“金以儒亡”說來解釋金朝的亡國原因。其一,女真人的漢化改變了他們質樸的民族傳統,養成懶惰奢靡的生活作風,使這個民族最終走向衰落;其二,女真人的漢化徹底銷蝕了其傳統的尚武精神,使得這個昔日強大無比的馬上民族在蒙古人的鐵蹄下變得不堪一擊。

     金朝(西元916年-1125年),始于太祖完顏阿骨打,終於哀宗,共 9 帝。金朝是女真族的王朝。

太祖
(1068-1123)

1115年稱帝,在位8年

太祖姓完顏,名阿骨打。1115年稱帝,建立金國。建國後,多次打敗軍,攻下西京(今大同),南京(今北京)。滅遼戰爭同時,阿骨打進行社會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單位,建立奴隸主貴族統治;對新征服的地區實行安撫政策;確立新法制;創造女真文字。鞏固了女真的奴隸制。死于1123年,時年56歲。

太宗
(1075-1135)

1123年即位,在位12年 太宗姓完顏,名吳乞買,漢名晟。太祖的四弟即位後,繼續進行滅遼戰爭,1125年,消滅遼朝。開始進攻宋,1126年,攻下汴京,北宋亡。其後,太宗進行了經濟,軍事改革,並且他本人非常節儉。死于1135年,時年61歲。

熙宗
(1119-1149)

1135年即位,在位14年 熙宗完顏合刺,父允峻。即位後,進行政治改革:採用漢官制;廢除偽齊國;統一法制;創造“女真小子”。1149年被完顏亮(海陵王)殺死,時年31歲。

海陵王
(1122-1161)

1149年即位,在位12年 海陵王完顏迪古乃,漢名亮。遼王完顏宗幹第二子。在熙宗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遷都燕京加速漢化。但海陵王極其好色。縱欲貪淫,1161年,被部將所殺,時年40歲。

世宗
(1123-1189)

1161年即位,在位29年 世宗完顏烏祿,漢名褒,後改名雍。太祖孫,父完顏宗堯。即位後,鎮壓了契丹族的起義,與南宋修好,著手進行改革:整頓吏治;獎勵農桑。世宗被成為“小堯舜”。死于1189年,時年67歲。

章宗
(1168-1208)

1189年即位,在位19年 章宗,姓完顏,名麻達葛,金世宗孫,父完顏允恭。即位後,廢除奴隸制,完成封建制的建立。使人口增長,府庫充實。死于1208年,時年41歲。

衛紹王
(1153-1213)

1208年即位,在位5年 衛紹王,姓完顏,名永濟。金世宗第七子。“柔弱鮮智慧”,政治日益腐敗,而此時,蒙古迅速強盛,多次打敗金軍。衛紹王死於1213年,時年61歲。

宣宗
(1163-1223)

1213年即位,在位12年 宣宗,本名吾睹補,父完顏允恭。即位後與蒙古媾和。大量發行鈔票,造成金國經濟瀕於崩潰。雖有勵精圖治之志,但無撥亂反正之才。死于1224年,時年61歲。

哀宗
(1198-1234)

1223年即位,在位11年 哀宗,姓完顏,名寧甲速,又名守禮,宣宗第三子。即位後,與南宋“通好”,集中力量抗蒙,但無力扭轉敗局。1234年,蒙古聯宋攻金,哀宗自縊身亡,金亡。哀宗時年37歲。


【風城潛旅 - 潛水】開始于 Y1996-0520,社團網站 建立于 Y1999-02-23
潛水訓練潛水旅遊科技海洋夢碧海藍天社團園丁

Y2009-0912 社團轉型‧走入歷史
Copyright@Y1996-Y2042 Hsinchu Dive & Travel club
本網頁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