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 潛水旅遊社 LOGO (8K)

2002-01-27 ~ 2002-01-28

北京‧頤和園、天壇


北京‧頤和園



北京頤和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頤和園座落於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總面積約290公頃。是世界著名園林之一。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澱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

從西元11世紀起,這裏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這個由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建造的園子,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環繞山、湖間是一組組精美的建築物,
全園分三個區域: 以仁壽殿爲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玉瀾堂、樂壽堂爲主體的帝後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遊覽區。

全園以西山群峰爲借景,加之建築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爲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 

     頤和園大約有四大景區。最東邊是東宮門區。這一帶原爲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會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玉瀾堂是光緒皇帝的寢宮,後來又成爲囚禁他的地方,現在還能看到當時修築的封閉通道的高牆。

     回廊和角亭建築是園林的常用形式。頤和園的長廊長約728米,爲世界長廊之最。廊上繪有圖畫14000餘幅,均爲傳統故事或花鳥魚蟲。

昆明湖東岸的8角重簷廓如亭,也是中國最大的。此外,萬壽山頂的無梁殿,全用磚石砌成拱頂,沒有一根支撐物,技術水平極高。 

頤和園體現出的鑄造雕刻技術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東岸的巨大鎮水鐵牛,形態逼真,背上還鑄有銘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畫棟,精彩無比。 

萬壽山前山的建築群是全園的精華之處,41米高的佛香閣是頤和園的象徵。以排雲殿爲中心的一組宮殿式建築群,是當年慈禧太后過生日接受賀拜的地方。

萬壽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間、全長728米的長廊將勤政區、生活區、遊覽區聯爲一體。長廊以精美的繪畫著稱,計有546幅西湖勝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鳥,1992年以“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頤和園中的主體建築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佛香閣建築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爲古典建築精品。

頤和園中間高聳的萬壽山前山景區,建築最多,也最華麗。整個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就是著名的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爲排雲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等。佛香閣是全園的中心,周圍建築對稱分佈其間,形成衆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 

最北部的後山後湖景區,儘管建築較少,但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的風格和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比。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佈局緊湊,各有妙趣。 

頤和園的水面占全園面積的四分三,特別是南部的前湖區,煙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橋掩映其中;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處叫人過目不忘的景點,造型十分優美。 

 

 

     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

     頤和園的建築風格吸收了中國各地建築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一個的封閉院落由遊廊聯通。

     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爲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爲是中國現存的一組最精致,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總面積爲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穀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

     北圍牆爲弧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爲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東、南、北三面均沒有門,只有西邊修兩座大門--圜丘壇門和祈穀壇門(也稱天壇門)。

     而內壇牆四周則有東、南、西、北四座天門。內壇建有祭壇和齋宮,並有一道東西橫牆,南爲圜丘壇,北爲祈穀壇。 

  除祈穀壇和圜丘壇之外,天壇還有兩組與衆不同的建築群,即齋宮和神樂署。齋宮實際是座小皇宮,是專供皇帝舉行祭祀禮前齋戒時居住的宮殿,也有城河圍護。 神樂署則是隸屬於禮部太常寺之下,專門負責祭祀時進行禮樂演奏的官署。它是一個常設機構,擁有數百人的樂隊和舞隊,平時進行排練,祭祀時負責禮樂。署衙的位置在外壇西部,與齋宮隔牆相鄰,是一組標準的衙署建築。 

天壇面積遼闊,相當於紫禁城的四倍。在極小占地的建築周圍種植著蒼松翠柏,深綠顔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這也是在壇、廟、陵寢種植松柏的原因。 

進入天壇,樹木蔥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據統計,天壇僅古柏就有4000株。

祈穀壇上爲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宏偉壯觀,氣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築之一。祈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爲寬12間,縱深36間的黃瓦玉陛重簷垂脊的方形大殿。

     大祀殿與其說是祭壇,不如說是一座宮殿,後來嘉靖皇帝旨意拆除,並於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後,用它來舉行祈穀禮。1751年,正式將大享殿更名爲祈年殿。清幹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電擊中,焚燒。因楹柱爲檀香木,香飄數裏。 

     據傳,北京古建築材料中有著名的四寶,即祈年殿沈香木楹柱,太廟前殿正中三間沈香木梁柱,頤和園佛香閣內鐵梨木通天柱,諧趣園中涵遠堂內沈香木裝修格扇。現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擊後重修的,其形狀和結構都與原來的一樣。

     祈年殿是一座宏偉而又極具民族風格的獨特建築,鎏金寶頂三層出簷的圓形攢尖式屋頂,覆蓋著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層層向上收縮,簷下的木結構用和璽彩繪,坐落在漢白玉石基座上,遠遠望去,色彩對比強烈而和諧,上下形狀統一而富於變化。

它的構造比皇穹宇複雜,外部是三層高閣,內部則是層層相疊而環接的穹頂式,仿佛像磚砌的券殿,但又沒有一磚一石,全部採用木結構,28根大柱支撐著整個殿頂的重量。內外楹柱各12根,中間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龍井柱,高18.5米,大頭直徑1.2米,古鏡式的柱礎,海水寶相花的柱身,瀝粉堆金,支撐著殿頂中央的“九龍藻井”。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十分規則的。

     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爲“回音壁”。

 

     圜丘壇在天壇南半部,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上飾綠色琉璃瓦,俗稱“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大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也稱東天門;西門叫廣利門,也稱西天門。南面正門叫昭亭門,也稱南天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璧門額。將各門名稱的第二個字順序排列爲元、享、利、貞。這種排列據是據《周易》的“幹卦四德”而定。

“元”,代表始生萬物,天地生物無偏私;“享”爲萬物生長繁茂享通;“利”,爲天地陰陽相合,從而使萬物生長各得其宜;“貞”,爲天地陰陽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萬物能夠正固而持久。

皇帝每年祭天時,都從西邊牌樓下轎,然後步入昭亭門,進昭亭門到圜丘壇。四周繞有兩層名叫 牆的藍色琉璃瓦矮牆。第一層牆爲方形叫外;第二層牆爲圓形叫內 ,象徵“天圓地方”。 內中央處,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臺),即圜丘台。 

臺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所謂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爲宗動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當祭天時,在壇台中央的太極石上供奉著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藍色緞幄帳,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
古代中國認爲天屬陽,地屬陰,引申開來,奇數屬陽,偶數屬陰。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數去構築,就是因爲它們都是陽數。而在10以下,最大的陽數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無限、至極的意思。中國過去皇帝稱爲“九五之尊”,中國古詩詞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這個意思。圜丘在建築設計中使用奇數,而且反復使用其中“九”的倍數,正是中國古代匠師對這種概念的運用和發揮,使“天”的觀念能在祭祀建築中更好地體現。 

   圜丘台中心是一塊呈圓形的大理石板,稱作天心石,也叫太極石。從中心向週邊以扇形石。上壇共有九環,每環扇形石的數目都是“九”的倍數。一環的扇面石是9塊、二環18塊、三環27塊,……九環81塊取名九九。中層壇從第十環開始,即90塊扇面石,直至十八環,爲126塊九組成,下層壇從十九環開始,至第二十七環,扇面石243塊。三層壇共有378個“九”,合計用扇面石3402塊。 

   站在圜丘台中間的圓心石上輕輕喚一聲,就立即從四面八方傳來回聲,好似衆人齊鳴,一呼百應。封建帝王附會說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發出“聖諭”。其實,這種現象是聲波被阻的回音。從圓心石發出的聲波傳到四周的石欄以後,就同時從四周迅速反射回來,聲波振動較大;又由於圜丘壇的半徑較短,所以回聲很快。據測試,從發音到聲波返回到圓心的時間,總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圓心石上的人聽起來,聲音格外響亮。因此,圜丘壇上的圓心石又稱爲“億兆景從石”。 


【風城潛旅 - 潛水】開始于 Y1996-0520,社團網站 建立于 Y1999-02-23
潛水訓練潛水旅遊科技海洋夢碧海藍天社團園丁

Y2009-0912 社團轉型‧走入歷史
Copyright@Y1996-Y2042 Hsinchu Dive & Travel club
本網頁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