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 潛水旅遊社 LOGO (8K)

2000-07-13    鯨鯊「小豆仔」的 第一類接觸

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 

日 期

性質

內 容 摘 要

7/13 水中攝影

與 鯨鯊

「小豆仔」

第一類接觸

出這趟遠門,從接到 通知、出發、工作進行,決定的非常倉促;在 24 小時中,開車 台北 <-> 台東 往來了一趟,帶著一身的疲憊;內心由充滿了期待,演變成暖哄哄、再變成揣測不安的情緒 ~ 鯨鯊「小豆仔」的生機在哪裡?
7/11 20:00 接獲「亞潮潛水」夏國經 教練  的通知,7/13 攜帶 Under water Video 赴台東「新港 (三仙台 附近)」,拍攝誤闖定置網的「鯨鯊」生態狀況,該影片將提供 中研院 動物所、車城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評估這隻鯨鯊的近況,做為決定後續之救援、野放、~~~ 等  之決策依據。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7/12 22:30 由台北出發,由北宜公路、宜蘭、蘇澳、沿蘇花公路南下,途經 太魯閣、花蓮、;於 7/13 04:00 抵達  台東 石雨傘風景區,由於天色昏暗找不到台東 「新港」港口的入口,想想也罷、就在「石雨傘 風景區」停車場打個盹,等待黎明吧!
7/13 05:15 東海岸的 Morning has broken ~「真美」,天際一片通紅。
7/13 06:50 台東 「新港」港口與生態攝影大隊人馬會合,享用精心製作的 蘋果、芭樂 水果早餐。
7/13 08:30 由 亞潮潛水 夏國經教練 進行,鯨鯊「小豆仔」生態狀況拍攝工作簡報 (任務分配、注意事項、~~~~~ 等)。
7/13 09:00 上船、出港,進行鯨鯊「小豆仔」生態狀況拍攝工作。
台東「新港」三仙台 海域   打開囚禁鯨鯊「小豆仔」的箱網
7/13 11:30 完成 鯨鯊「小豆仔」生態狀況拍攝工作。
7/13 12:10 ~ 13:50 台東成功 清洗裝備、午餐。
7/13 14:00 ~ 15:30 台東成功 休息、聊天、汽車加油。
7/13 15:30 台東成功 出發,20:00 北宜公路入口處晚餐,21:00 再次上路,22:30 抵達台北,結束了這趟與 鯨鯊「小豆仔」的第一類接觸行程。
公眾媒體 ~ 鯨鯊「小豆仔」相關報導  (共 30 篇)
公眾媒體 Y2K 6月、8月、9月,「鯨、豚、鯊」相關報導  (共 41 篇)
公眾媒體 生態保育 相關論述  (共 6 篇)
野生動植物網(WOW) 台灣第一份「鯨鯊」漁獲量 初步調查報告

數位影像:SONY TRV-900 3-CCD Digital Video (DV、數位攝影機)。

          Y2K 八月初、 各大公眾媒體開始在自然保育新聞中, 爭相報導台東,一條誤入定置魚網的「鯨鯊」,使得這尾鯨鯊、開始廣受人們的關切,公眾媒體報導 ~~~~~

              『一隻不知來自何處的鯨鯊, 6 月間迷途又受傷, 闖入台東縣三仙台外海的
                  定置網, 但因為定置網的生存環境惡劣,這尾可憐的鯨鯊逐漸消瘦,還瞎
                  了一隻眼, 生命垂危。 保育團體和海洋生物館、展開搶救行動,~~~~~ 』

溫柔的巨人 ~ 鯨鯊「小豆仔」

溫柔的巨人 ~ 鯨鯊「小豆仔」

     「鯨鯊」有著威武的外型, 卻披著一身充分反映牠內心世界的外衣,沉靜灰藍的皮膚底色上,灑滿了白色如繁星般的碎花點,沒有一絲殺伐的戾氣;那一雙小小眼睛中蘊含著無限的空間,眼神中  空靈、安靜、純真、溫柔、沒有懼怕、沒有怨恨、更沒有期望。溫柔的巨人 ~ 鯨鯊「小豆仔」的眼神、清楚的告訴我們,在演化的洪流中,牠早就已經比我們強壯多了,牠們放棄了以強凌弱的粗暴,選擇了溫柔的慈悲、做為生活之道,而今、縱然因而殞生,心中既「無怨」,也「無悔」,更不哀求我們的同情。因此、人類真正要救的其實不是牠,而是自己汩亡已久,民胞物與的本性。

數位影像:KODAK DC-210+ Digital Camera (DC、數位相機)
東海岸的日出

台東「新港」港口

7/13 09:00 上船、出港,進行鯨鯊「小豆仔」生態狀況拍攝工作。

出發

囚禁「小豆仔」的箱網

囚禁「小豆仔」的箱網

◎ 7/13 11:30 完成 鯨鯊「小豆仔」生態狀況拍攝工作。

潛水裝備 與 攝影器材

回航

◎  7/13 12:10 ~ 13:50 台東成功 清洗裝備、午餐。

清洗

參加成員

參加成員

參加成員

數位攝影 (Videographer) - 1:中研院 動物所 劉毓興
       1) 人工光源。
     2) SONY VX-1000 3-CCD Digital Video (DV、數位攝影機)。
     3) AMPHIBICO Navigator 1000 (for SONY VX-1000) Video Housing。
數位攝影 (Videographer) - 2中研院 動物所 馮欣蓉
       1) 人工光源。
     2) SONY VX-1000 3-CCD Digital Video (DV、數位攝影機)。
     3) AMPHIBICO Navigator 1000 (for SONY VX-1000) Video Housing。
數位攝影 (Videographer) - 3:風城 潛水旅遊社 鍾煜光
       1) 自然光 Videography ~~ 沒有使用人工光源。
     2) SONY TRV-900 3-CCD Digital Video (DV、數位攝影機)。
     3) AMPHIBICO Navigator 900 (for SONY TRV-900) Video Housing。
       DV 數位影像 Capture:
          1) PCMCIA-CompactFlash Adapter。
          2) KODAK 8Mb Compact Flash card。
          3) SONY TRV-900 3-CCD Digital Video build-in photo function。

          2000-06-14 體長 4.52M、體重 800Kg 之小鯨鯊,誤入台東縣三仙台定置網。2000-08-21 小鯨鯊被命名為「小豆仔」。

箱網中的「紅 魚甘」

鯨鯊「小豆仔」

        「鯨鯊」屬於「鯊」的一種,是全世界最大的「魚類」,最大可長到十八公尺以上, 比一部貨櫃車還長,重量可達上萬公斤, 台灣南部漁民稱牠為「大憨鯊」,如此龐然大物,不冠以「鯨」之名,實無以名其大,所以才叫做「鯨鯊」。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與一般「鯊」不同的是,「鯨鯊」極為溫馴,牠沒有牙齒,以濾食海水的方式,吃入大量的海中浮游生物,行動緩慢、沒有攻擊能力,從來不去攻擊或捕掠其他魚類的「溫柔巨人」~ 鯨鯊,牠的眼睛出奇的小。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近十年來,因為「鯨鯊」肉質細緻,像豆腐般,又稱「豆腐鯊」。在國際海洋動物學界,「鯨鯊」是謎般的魚類,因為牠屬於大洋洄游生物,廣泛分布於南、北緯三十度的海洋中, 非常難掌握牠的行蹤, 對於牠的族群數量、 分布、 生態、洄游型態等,所知非常有限。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鯨鯊」有著威武的外型, 卻披著一身充分反映牠內心世界的外衣,在牠沉靜灰藍的皮膚底色上, 灑滿了白色如繁星般的碎花點,沒有一絲殺伐的戾氣。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據學界推測,「鯨鯊」成熟的年齡應在二十歲到三十歲間,體長在九公尺以上,然而,許多在台灣捕獲的鯨鯊僅約在四、五公尺;這次在台東「新港」迷途的「鯨鯊」小豆仔,體長僅五公尺,年齡約在五到十歲間,算起來牠都還只是隻「鯨鯊寶寶」呢!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鯨鯊」~ 小豆仔、那一雙小小眼睛中,蘊含著無限的空間, 牠的眼神   空靈、 安靜、純真、溫柔、沒有懼怕、 沒有怨恨,但是更沒有『期望』。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的眼神、清楚的告訴我們,在演化的洪流中,牠早就已經比我們強壯多了,牠們放棄了以強凌弱的粗暴,選擇了溫柔的慈悲、做為生活之道,而今、縱然因而殞生,心中既「無怨」,也「無悔」,更不哀求我們的同情。因此、人類真正要救的其實不是牠,而是自己汩亡已久,民胞物與的本性。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

鯨鯊「小豆仔」與 箱網

鯨鯊「小豆仔」與 箱網

          很珍惜、與鯨鯊「小豆仔」 作第一類接觸時、 留下的美好回憶;要解救鯨鯊們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可以幫得上忙,不用捐款,不用上街頭, 只要自己「不要吃」,勸身邊的人不要吃,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澎湖、 在東部海岸與「鯨鯊」共游。


公眾媒體 ~ 鯨鯊「小豆仔」相關報導

【誤闖定置網 鯨鯊命垂危 讓牠回家】2000/08/10 聯合晚報,記者 邵冰如、田俊雄

◎  一隻不知來自何處的鯨鯊,6 月 間迷途又受傷,闖入台東縣三仙台外海的定置網,但因為定置網的生存環境惡劣,這頭可憐的鯨鯊 50 天來已整整瘦了一大圈,還瞎了一隻眼,生命垂危。保育團體和海洋生物館今天下午展開搶救行動,準備把這隻可憐的小鯨鯊送到海洋生物館救治。

     發起搶救行動的珍古德教育和保育協會表示,這隻鯨鯊體長約六公尺,體重約 800 公斤,算是體型較小的成年鯨鯊,牠月前因為迷途誤闖新港外海漁民設置的定置網內,受困無法逃脫,而由於俗稱豆腐鯊的鯨鯊肉質鮮美,一公斤可賣上數百元,一尾大鯨鯊就值二十萬元,當地漁民始終心存觀望,並未主動協助鯨鯊重回大海,五十多天來就讓鯨鯊留在定置網內餵食。

     鯨鯊受困的消息最近在保育界傳開,由於這是台灣第一次搶救鯨鯊受困,保育團體立刻組成搶救小組,希望阻止鯨鯊被賣入漁市的命運。但保育團體請學者到現場鑑定後發現,由於漁港的養殖環境惡劣,養殖箱網裡有大量的垃圾和塑膠袋,海面表層還有污濁的油膜漂浮,原本活潑的小鯨鯊健康已出現危機,不但從外型上看來瘦了一大圈,奄奄一息,一隻眼睛也已潰爛失明,最近連續幾天也完全拒絕進食。

     為盡快搶救小鯨鯊,珍古德協會會同海洋生物館以及海生館 BOT 廠商「海景公司」,今天下午趕赴台東全力搶救。海景公司預計以30萬元以上的高價向漁民買下這隻鯨鯊,先送到海生館,做為小鯨鯊的「中途之家」。連後續的搶救費用,可能要 100 萬元。

小鯨鯊 前進中途之家2000/08/10 聯合晚報,記者 田俊雄、邵冰如

◎  誤闖台東外海定置網的小鯨鯊,健康惡化岌岌可危,保育團體展開搶救行動。國立海洋生態博物館和海景公司也成立「搶救鯨鯊小組」,最快下午就可和定置網主簽約買下小鯨鯊,使牠免於再被再參觀打擾或成了盤中美食。

     海景公司董事長李清池說,這尾迷途鯨鯊健康日漸趨弱,定置網主有意賣給魚販宰殺。他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長方力行教授,昨天成立「搶救鯨鯊小組」,決定由海景公司出資向飼主承購,竭力挽救垂危的小生命。

     海景公司與飼主完成簽約儀式後,要委派專人就近照料鯨鯊,仔細監督健康狀況。全程預計將花三天時間,循海路模式從成功外海,緩緩運往屏東縣車城海域,作為搶救的「中途之家」。

     定置網主吳文欽說,這尾鯨鯊在 6 月 14 日闖入定置網內,剛捕獲時重達八百多公斤,體長六公尺。先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台東分所商借箱網,在三仙台進行人工養殖,由水產專家進行學術研究及監測健康狀況。消息傳開後,日本和台灣海洋生態博物館均來電有意洽購。

     這一個月以來,吳文欽每天出海兩趟餵養,並和牠建立情感;他知道國際間將豆腐鯊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觀察名單,但在台灣尚未被列入保育,仍被漁民視為高利潤的漁獲;他原想開放遊客欣賞,提昇遊客保育觀念。

     吳文欽說,幼豆腐鯊剛被捕獲時,還不太願意進食,但他並不氣餒,購買大批赤尾青仔及南極蝦,早晚出海餵食,直到牠主動進食;後來運回漁港內飼養,用直徑十五公尺、深六公尺的固定網圍住,牠在湛藍清澈的海水中悠游,參觀的幼童及家長大為驚喜。

搶救鯨鯊「急」時總動員2000/08/11 中國時報,記者 汪智博、陳慶福

◎  為搶救於六月中旬誤入成功漁民定置網而被漁民飼養迄今,並因活動空間過小致全身傷痕累累的鯨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廠商海景世界和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中華民國保育協會組成搶救小組,七日起展開一連串的搶救鯨鯊行動,除將養殖網移至成功漁港外海,
並於十日以四十萬元向漁民購得該隻鯨鯊,海生館表示鯨鯊目前活動力逐漸轉強,將待適當時機移至位於屏東車城的海生館本館供民眾欣賞。 

     該隻年齡雖小,卻已是六公尺長、近八百公斤重的鯨鯊,係於六月十四日誤入吳姓漁民置於成功三仙台外海的定置魚網內,水試所台東分所得知此訊息後提供深海養殖網讓漁民暫時飼養鯨鯊,七月廿一日因颱風來襲,鯨鯊移至成功漁港內供民眾觀賞,包括台東縣長陳建年、農委會漁業署長胡興華等人均前往探視鯨鯊狀況,並希望相關單位能夠儘早安置,消息傳出後海生館等單位終於出面,展開搶救鯨鯊行動。 

     海生館展示組長李展榮表示,七日到達成功後見鯨鯊狀況不佳,立即協調漁民將養殖網移至港口外海,由於鯨鯊已出現將胃中食物吐出的危險情況,遂以綜合維他命混入新鮮南極蝦為食讓鯨鯊食用,經二天下來鯨鯊活動力已有所改善。十日上午,李展榮等一行再赴外海探視鯨鯊,並確定牠是隻可愛的小母鯊,而海生館用心為鯨鯊設置的「中途之家」確實讓鯨鯊狀況逐步好轉中。 下午二時整,海生館BOT廠商代表鄭宜芳與漁民正式簽約,以四十萬元代價購得該尾鯨鯊;李展榮說,海生館最終計畫是將鯊魚帶回屏東車城的本館飼養,搶救搶救小組同時希望以此舉動,喚醒國內外所有人更加重視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同時請政府單位早日將鯨鯊列入保育類動物中。 

海洋生物博物館 搶救鯨鯊已有兩次經驗2000/08/11 中國時報,記者 陳慶福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搶救鯨鯊已有兩次經驗,而搶救臺東成功港鯨鯊能否成功?引起注目。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兩年前正在興建中,屏縣獅子鄉竹坑定置魚網捕獲一隻四公尺長,約五百公斤鯨鯊,而展開首次救援行動,購下後運回大洋池蓄養,並醫治牠的傷口,未料因國內搶救鯨鯊經驗欠缺,不久身亡,後又搶救一隻小鯨鯊,最後也失敗。 

     正當有關單位展開搶救鯨鯊行動時,又有一隻約四公尺長鯨鯊被捕殺,由於鯨鯊在我國未列入保育類動物,令保育人士相當無奈,將鯨鯊列入保育類已刻不容緩。

小鯨鯊病懨懨2000/08/11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五十天前在台東定置漁網被捕獲的鯨鯊,由於拒絕進食、身體狀況越來越虛弱,昨天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四十萬元向漁民購買,展開搶救小鯨鯊行動,研究人員將觀察七到十天後,以拖網方式,花三天時間跨越太平洋、巴士海峽,把鯨鯊運到屏東車城的海生館蓄養,視鯨鯊情況再決定是否野放。 

     這隻小鯨鯊是於五十天前,誤入台東縣的定置漁網,日前因躲避颱風,捕獲鯨鯊漁民吳文欽將牠移入新港漁港內,不過,由於港區內水質不佳,垃圾太多,再加上小鯨鯊索食意願不高,牠的健康狀況令海生館研究人員相當擔心。八月七日,海生館與漁民已經將牠移至漁港堤坊外,情況稍有改善。

     昨天海生館獸醫錢興華潛入箱網察看,發現這隻小鯨鯊健康情況很差,體形明顯消瘦許多,尾鰭上葉、胸鰭等多處擦傷,眼睛角膜發炎,而且眼框下陷,錢興華說,這是餓到脫水的現象,目前這隻小鯨鯊一直在箱網中轉圈,游的速度比剛捕獲時慢了許多,也沒有攝食意願。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小鯨鯊進食,先恢復體力,才能再決定一下步是要繼續蓄養,還是野放。

     海生館展示組主任李顯榮表示,昨天研究人員為牠重新丈量後發現,這隻小鯨鯊約在五至十歲之間,是雌性鯨鯊,全長為 452 公分,體型相當瘦。目前珍古德基金會也參與小鯨鯊拍攝記錄,該會執行理事劉國同指出,最終還是希望小鯨鯊能夠健康重回大海。

     在海生館 BOT 廠商海景公司積極與捕獲小鯨鯊的吳文欽洽談後,昨天由海景公司總經理鄭宜芬代表,與吳文欽簽約,購得這條鯨鯊,海景公司出價四十萬元購買,昨天先付三十萬元,若小鯨鯊能夠在移往海生館前仍然存活,海景再付十萬元給吳文欽。

     海生館預計觀察這隻小鯨鯊七到十天後,再將牠移往屏東車城海生館,那裡有較好的設備來協助小鯨鯊恢復健康,研究人員預計花三天時間,以拖網方式讓牠慢慢游往屏東,不過,這段路程要從太平洋跨過巴士海峽,浪潮很大,困難度高。

     鯨鯊,與鯊魚一樣屬於軟骨魚類,由於肉質細皮柔嫩,又稱為「豆腐鯊」,牠的行動緩慢、沒有攻擊性,漁民則稱牠「大憨鯊」。鯨鯊為全世界最大的魚類,最大可長到十八公尺以上,最重可達到四十噸,不過,全球對鯨鯊的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只能從全球捕獲數量銳減,推測鯨鯊瀕臨危險的處境。 不過,這隻小鯨鯊還算幸運,昨天在成功新港又有一隻體型更小的鯨鯊被漁民捕獲,立即以十四萬元售出,台灣嗜吃鯨鯊在國際間聲名
狼藉,不僅在台灣捕食,更向印度等國進口。不要讓過去國內積極保育的努力付諸流水,就從拒吃豆腐鯊開始。

請鬆開貪婪的魚網2000/08/11 民生報,記者 張銘隆

◎  昨天在台灣,同一天有三尾小鯨鯊上了台灣的「人民法庭」,台東三仙台定置網漁場的一尾,雖有可望重獲自由,可是身體的健康已經受損;成功漁港奄奄一息被拖上岸的另一尾,則已經被遭人分食下肚。澎湖箱網裡「有期徒刑」中的一尾,受的是比較人道的待遇,而且是放生有望,但難保放生以後,不會發生「再捉待放」的情形。美麗島上的鄉親們要還有一些做人性,就不該加害這些遠道而來的溫馴大魚。

     昨天從成功定置漁網搶救下來的這尾,是六月十四日游入陷阱的。事實上,保育界和潛水圈同好早就有心搶救,不過,有限的經費對上節節高漲的身價,讓被拘留的這尾,多受了近二個月的活罪,保育界昨天仍不得不忍痛高價贖下這尾鯨鯊,還只能「希望來得及搶救」。在澎湖的另一尾,目前還健康地待在澎湖的箱網裡進行馴餌,希望將來可以有正面的展示和宣導保育的效果。水試所澎湖分所正嚴密觀察中,如果稍有不適應的徵狀,馬上就會開網標識後放流。

     鯨鯊習慣在大海裡慢速巡遊濾食浮游生物,可以一直成長到身長廿七公尺、體重十噸以上,最近在台灣飽受虐待的這三尾,身長都在五公尺以下的「鯨鯊寶寶」,我們做的正是「虐待兒童」甚至「殺嬰而食」的殘酷行為。

     溫馴的鯨鯊目前已是頗受國際保育圈注目的物種,還是許多世界知名海洋觀光區的活風景,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台灣仍在獵食鯨鯊,在國際保育的網路世界中,已多的是指責台灣獵食鯨鯊的聲浪。鄉親們何不多節制一下口腹之欲,負責保育法條的官爺們也請加快腳步,不要讓我們的社會將來在國際間再落一次「當街殺虎」的壞名聲。

海生館小鯨鯊終於進食2000/08/14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誤入台東定置漁網的小鯨鯊,目前在台東成功新港堤外的箱網中,接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獸醫照顧,許久未進食的小鯨鯊昨天終於進食,令海生館人員雀躍不已。海生館從今天起到十九日止,邀請民眾一起為這隻小鯨鯊命名,並徵求各界的醫療、運輸、紀錄、搶救義工等協助,凡對搶救鯨鯊有熱忱的民眾,可打 (08)882-5514 搶救鯨鯊專線。

  五十幾天前誤入台東三仙台附近定置網的小鯨鯊,比起其他一入網即被出售肢解的同伴來說,幸運多了,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花了四十萬元,為他贖身,不過,這五十幾天,牠也吃了不少苦頭。

  牠先是遇到颱風從三仙台附近的定置網移入成功新港口內,不過,成功新港內的居住環境實在太糟糕,油汙外加圾垃,再加上觀賞民眾有向牠丟擲圾垃,小朋友在牠浮在水面上游泳時,以木棍戳牠,加上養殖的箱網過小,直徑僅十公尺,而牠巨大的身軀就有4.52公尺,牠只能在箱網中不斷繞著圈子,鰭及身上多處被網子擦傷。

  這隻鯨鯊是野生的動物,在誤入定置網外,一直想要從網中找出路,回到大海,海生館獸醫錢興華指出,野生動物剛到人工環境時,通常會有拒食的傾向,這隻小鯨鯊從入網後,索食意願一直很低,進食後還會把食物吐出,長期沒有進食使得牠眼眶下陷,這是飢餓過久出現脫水現像。

  八月十日海生館 BOT 廠商以四十萬元買下小鯨鯊後,海生館人員正式接受照顧牠,獸醫錢興華以南極蝦混合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等,補充養分,還為牠注射維他命,昨天,小鯨鯊終於吃下食物,也沒有吐出來,照顧人員說,昨天餵食時,牠仍不願意進食,後來終於吞了兩口南極蝦,但又吐了出來,結果研究人員潛下水裡,在牠進食時,幫小鯨鯊按摩喉嚨,讓牠能夠順利吞食,結果,小鯨鯊終於吃了幾口,研究人員鬆了一口氣。

  海生館指出,這隻鯨鯊是雌性,年紀約在五到十歲,還未成年,體型較正常鯨鯊還要瘦,長度為452公分,在台灣鯨鯊又稱豆腐鯊,目前世界保育組織將牠列為資料缺乏的物種,無法判別是否為瀕臨絕種生物,但從捕獲量銳減來看,有瀕臨絕種危機。

  想為小鯨鯊命名者,可於十九日前在明信片上寫下命名,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寄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二號,搶救鯨鯊命名活動收,經採用將送海生館門票一張。

【鯨鯊救援】後續訊息,2000/8/14李展榮: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組長

◎  目前這尾鯨鯊狀況比在港內好,前兩天已有進食,但量不多,昨天可能因台東沿海海況不佳,風浪較大,鯨鯊 在箱網內可能較不能適應,因此今天上午餵食時,又不進食了,這是目前的情況,還須觀察幾天才能決定下一 步動作。

     Q1.目前餵食這尾鯨鯊是使用什麼餌料?
             A1: 毛蝦(赤尾青)、南極蝦、燈籠魚。

     Q2.每日量大約有多少?
             A2: 15 ~ 20公斤。

     Q3.每日會餵食幾次?
             A3: 4 ~ 5次。
  

     Q4.目前使用的箱網範圍有多大?
             A4: 直徑 10 公尺之八角網,深 6 公尺。

     Q5.鯨鯊夜間還是游動嗎?
             A5: 是。

     Q6.鯨鯊如何休息呢?
             A6: 和一般迴游性的魚類一樣,邊游邊睡覺。

     Q7.有夜間觀察過嗎?
             A7: 有。

海洋才是鯨鯊的故鄉2000/08/16 中國時報,劉文俊

◎  根據日前新聞報導,有一頭鯨鯊(俗稱豆腐鯊)誤入漁民定置網中受傷並且生命垂危,海洋生物博物館及一些保育單位向漁民購買該豆腐鯊進行搶救後,目前活動力逐漸轉強,將待適當時機移至海生館供民眾欣賞。 本人深為海博館等單位及時搶救那隻落網鯨鯊的行動表示讚許,但也要對海博館後面的計畫,提出一些看法。鯨鯊是體型最大的沙魚,性情溫馴,平常優游於廣闊的海洋裡,張開大口吞飲海水,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食,平常都是獨來獨往。目前對其生態了解還很有限,例如游泳路線,繁殖場所等,僅知當澳洲大堡礁的珊瑚產卵時,會發現牠前來覓食的蹤跡。因為鯨鯊必須隨著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態變化,在海洋裡四處遷徙覓食,所以牠無法被豢養在海博館的水族館中,以前澎湖也曾有購買鯨鯊試圖飼養於水族館中而死亡的案例,並且國外海洋博物館中也沒有長期飼養成功的案例。鯨鯊特殊的生態習性已被國際生物學者認為不能被長期飼養於海洋館裡而存活下來。

      海博館這次搶救鯨鯊的美意值得鼓掌,但仍想要將其飼養在海博館內。或許這條鯨鯊可
以存活數日,當作招徠遊客的工具或當其飼養創紀錄的試驗品,讓海博館可以將鯨鯊人工飼養日期向前推進幾日,但最後還是注定要失敗,而犧牲掉該鯨鯊的性命。這種行為不僅不是保育該有的正確觀念,反而是大開保育倒車。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等該鯨鯊恢復到足夠的生命力時,選擇適當的地點,妥善地計畫野放過程,讓牠順利回歸在牠的海洋故鄉裡。 

搶救鯨鯊 送牠回家診治2000/08/17 聯合報,記者 田俊雄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鯨鯊搶救小組,為早日將幼鯨鯊送到屏東車城海域的「中途之家」診治,海上「運送鯨鯊計畫」大致擬定完成;搶救小組說,如無變化,最快將在二十二日清晨啟程。

     鯨鯊搶救小組說,原定在台東縣成功鎮外海觀察幼鯨鯊一星期後,今天運回屏東縣車城海域「中途之家」就近接受診治,但因牠進食情況不佳及康復情況緩慢,決定繼續留在成功海域加強觀察,並引導牠主動進食,使牠體能早日恢復。

     海上「運送鯨鯊計畫」決定改在二十二日清晨啟航。依計畫八角形箱網將由兩艘屏東籍漁船拖運,在拖運之前將先強化箱網結構,以免變形。

     由於成功至車城海域約九十六浬,將利用三天航程,沿著東部潮流緩慢前進。第一天停靠台東縣大武外海、第二天在屏東縣佳洛水、第三天至後壁湖及車城海域,其中第三天通過巴士海峽,因沿岸有多處激流難度較高。為了確保運送鯨鯊航程安全,將向行政院海巡署請求支援,沿途由屏東、台東海巡隊護航。

海生館為鯨鯊「小豆仔」祈福2000/08/21 民生報,記者 郭漢辰

◎  經過一星期票選,在台東受困的小鯨鯊正式被命名為「小豆仔」,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昨天與上百名遊客,為小豆仔寫下祈福卡,在海邊掛起祝福的藍絲帶,為本周三即將從台東起程運往屏東的「小豆仔」真心祈福,場面相當溫馨,海生館並為小豆仔塑立一座雕像,放在館內永久紀念。一隻長 4.52 公尺、體重八百公斤的小鯨鯊,兩個多個月在台東新港外海被發現,海生館在本月十日成立搶救小組,前往台東進行救援行動,但小鯨鯊對於工作人員餵食偶而吃一下,卻常會將食物吐出來,海生館為搶救小鯨鯊,從十四日至十九日,發起民眾為小鯨鯊命名活動,昨天並為小鯨鯊,舉行「藍絲帶的祝福 - 讓小鯨鯊勇
敢活下去」的活動。

     經過一周的票選,海生館將為鯨鯊取名「小豆仔」,昨天為牠舉行的祈福活動,由海景世界公司董事長李清波主持,他首先為小鯨鯊雕像揭幕,並公布海生館從十日起救援小豆仔的過程,呼籲各界集結力量,不放棄任何機會共同搶救小鯨鯊。

     隨後一隻代表海生館的燕魚人偶,與上百名遊客們,共同為小豆仔同念祈禱文,祝福遠在台東外海的小鯨鯊早日康復,主辦單位發送卡片及藍絲帶給現場的民眾,許多小朋友們將祝福的話寫在卡片上,貼在館內的祈福牆上,而民眾也將祝福的藍絲帶,綁在館外海岸廣場的欄桿上,希望隨著海風飄動的藍絲帶,將大家的祝福,傳送給小豆仔。

     海景公司負責人李清波表示,海生館決定在二十三日,由三艘船隻將裝有小鯨鯊的養殖箱網,從台東新港外海,拖往屏東車城海域,全程九十六海浬,預定以三至五天時間運達,不過,目前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運送小鯨鯊的活動是否有變,將視天氣變化而定,海巡署也應允將以重點方式,警艇將適時注意運鯊船的安全。

為小鯨鯊祈福 送牠回大海2000/08/21 民生報,記者郭漢辰

◎  小鯨鯊即將回到大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昨天開會決定將在二十三、二十四日,視天氣好壞,將鯨鯊從台東拖回屏東車城海域,而由於小鯨鯊一直沒有進食,海生館極可能將鯨鯊拖回車城後,就將其野放回大海,海生館今天並將為小鯨鯊舉行藍絲帶祈福的活動,發起眾人共同為小鯨鯊祈福。 小鯨鯊即將回到大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昨天開會決定將在二十三、二十四日,視天氣好壞,將鯨鯊從台東拖回屏東車城海域,而由於小鯨鯊一直沒有進食,海生館極可能將鯨鯊拖回車城後,就將其野放回大海,海生館今天並將為小鯨鯊舉行藍絲帶祈福的活動,發起眾人共同為小鯨鯊祈福。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本月十日,前往台東新港外海,開始搶救誤入定置網鯨鯊,這隻鯨鯊目前長度 4.52 公尺、體重八百公斤,由於進食狀況不佳,海生館採取誘餌的方式,希望讓鯨鯊能開始進食恢復體力,雖然小鯨鯊一度恢復進食,不過,目前工作人員只要一餵食,小鯨鯊就將食物、維他命吐了出來,小鯨鯊愈來愈瘦,讓工作人員大傷腦筋。

  海生館展示組主任李展榮表示,由於位於車城的海生館,實在距離台東太遠,為了搶救這隻鯨鯊,工作人員不但屏東、台東來回奔波,並且忙得人仰馬翻,為了調配人力、物力更方便,海生館昨天開會決定在二十三、二十四日,視天氣好壞,由兩艘船隻將整個裝有小鯨鯊的養殖箱網,從台東新港,拖往屏東車城海域,全程九十六海浬,由於小鯨鯊體力不佳,漁船將每一小時只行進一海浬,預定花費三至五天,到達車城海域。

  李展榮說,由於小鯨鯊目前進食情況很差,海生館已改變餵食方式,人員不再下海餵食,以減少人為干擾,而是以投食讓小鯨鯊自然進食,海生館考慮如果小鯨鯊回到車城後,仍沒有進食意願,將在兩三天,就將鯨鯊野放回大海,讓牠回到大自然中,比較能夠自由自在的覓食,而為什麼選擇回到車城野放?因為台東外海太多拖網,小鯨鯊很可能又隨時被捕。

  為了幫小鯨鯊祈福,海生館預定今天上午九點三十分,在該館舉行藍絲帶祝福活動,主辦單位將會發送卡片及藍絲帶給現場的民眾,民眾可將祝福的話寫在卡片上,藍絲帶則要綁在館外廣場欄桿上,希望隨風飄動的藍絲帶,將大家的祝福,傳送給小鯨鯊。

【颱風來襲 小鯨鯊遷移車城順延】2000/08/22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強烈颱風碧利斯直撲東南部,台東縣成功新港的鯨鯊「小豆仔」,昨天從漁港堤外移到新港內避強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人員還為小鯨鯊做防颱措施,把居住的箱網以鐵管鎖牢、綁了多條線加強固定,及加上防撞板,防止入港避風漁船因風浪過大撞擊箱網,讓小鯨鯊能平安度過強風大浪襲擊,遷移至屏東車城的計畫,將會順延。

  正在成功新港照顧「小豆仔」的海生館獸醫  錢興華指出,昨天上午台東的風浪轉大,在成功新港漁會的協助下,當時就立刻決定把「小豆仔」移往新港港內,工作人員從上午八時多開始進行遷移作業,一直到中午十二時才完成。雖然堤外到新港港內的距離很短,但是箱網遷移的速度卻非常緩慢,工作人員折騰了一上午才順利把「小豆仔」移到港內避風。

  對「小豆仔」的防颱措施,工作人員可是一點也不敢馬虎,錢興華說,昨天他們用鐵管加強箱網結構,免得箱網被大浪打得解體,把「小豆仔」纏困在網內,然後還以多條繩子固定箱網,減少箱網的晃動。海生館展示組主任李展榮表示,防撞的功能也很重要,許多漁船會進入港內避風,因此在箱網加了許多防撞功能,減少漁船撞擊箱網時的傷害。

  不過,成功新港內水質不佳,水面上浮了層厚厚油汙,垃圾也很多,李展榮說,把小鯨鯊移到港內是避風最好的方法,預計三到五天,風浪止息後,就要把小鯨鯊移出。錢興華說,小鯨鯊昨天在遷移時,身體有幾個新擦痕,港內水質不好,很擔心感染。

  這幾天,海生館人員改變馴餌方式,把飼料投入海水中,讓小鯨鯊以較自然的方式進食,減少人為干擾,不過,這幾天風浪比較大,從海面上很難看得到小鯨鯊是否有進食,錢興華說,很希望小鯨鯊多少能吃點食物。

  原訂於明天進行的遷移車城計畫,李展榮說,將因颱風延期,不過,這個計畫每天都在改變,若是小鯨鯊的體力真的不支,有可能在東部的外海野放。

【拖入港內避颱 幼鯨鯊再度重傷】2000/08/22  聯合報,記者 田俊雄

◎  由於碧利斯強烈颱風即將來襲,海洋生物博物館人員昨天把在台東縣成功漁港外海的幼鯨鯊拖入港內,但運送途中卻導致牠的左鰭及尾鰭等多處嚴重挫傷,且傷口有擴大趨勢。 昨天上午十時海洋生物博物館派出運送鯨鯊小組抵成功漁港,先行測試海上短途運送情況;運送小組成員駕駛小艇,後方拉著機動漁船及箱網,平均以零點二海里時速緩慢前進,耗費一小時餘才將幼鯨鯊箱網從漁港外海拖進港內。 

     搶救小組說,由於運送行進速度稍嫌太快,只見箱網底部的漁網幾乎快浮出水面,幼鯨鯊被魚網絆住重重地沈在底下,一直未見牠浮出水面上。 工作人員察覺不到牠的蹤影,幾度緊急向小艇喊停,直到牠脫困游出水面為止。 

     負責餵幼鯨鯊的林文德擔心牠再度受困,緊急游進箱網觀察,不時助牠游出水面,直至箱網抵達港內定點,獸醫錢興華發現牠身上出現多處新的傷痕。 搶救小組憂心地指出,牠的左眼腫脹,左鰭、尾鰭和腹部及嘴部上下顎等多處挫傷,有的傷口長達三十餘公分,海面也泛出紅色血絲。 

     由於港內水質並不佳,擔心牠傷口感染或健康持續惡化,考慮緊急增派醫護小組加強看護。 海生館指出,原定二十三日清晨運送幼鯨鯊到屏東縣車城海域計畫,也因颱風來襲而決定延後執行。

【鯨鯊拖回港內 傷痕累累】2000/08/23 民生報,記者 汪智博

◎  受到碧利絲颱風即將襲台影響,由海洋生物博物館組成的搶救鯨鯊小組,於廿一日上午將鯨鯊移回成功漁港內避風。然而,縱使搶救小組以時速半海里的速度緩慢拖動養殖網,鯨鯊仍因緊張關係四處游動,並造成背鰭、腹鰭等處紛遭擦傷,由於傷勢不輕,搶救小組表示將先觀查兩天後,再視狀況給予治療。

  搶救小組係於廿一日上午九時許先將剛組裝完成的新式養殖網緩慢拖回港內後,再進行鯨鯊移動工作。在一個小時餘的拖行時間中,由於養殖網前端隨著浪潮浮起,鯨鯊活動空間轉小且相當緊張而四處游動,一度並遭網具末端困住動彈不得,直至拖曳船隻停下始脫困,惟已傷痕累累。

  至於原訂廿三日準備將鯨鯊運回屏東車城海域計畫,也因颱風來襲而被迫延後。

  耗資五十萬元,於十八日運抵成功外海計畫用來拖行鯨鯊至屏東車城的新式養殖網,由於直徑僅八公尺長,要讓身長就達六公尺的鯨鯊遊動,根本就是困難重重。鯨鯊搶救小組成員已計畫將現有養殖網加強,新式養殖網幾已確定無法派上用場,等於是浪費了五十萬元。

 【強烈颱風侵台「小豆仔」狀況不樂觀】2000/08/24 民生報,記者 郭漢辰

◎  在台東成功港躲避風雨的「小豆仔」鯨鯊,因颱風在成功港登陸,受到很大的創傷,目前情形相當不樂觀,工作人員正 全力搶救中。

     強烈颱風碧利斯侵台,對於鯨鯊的保育工作,卻出現兩樣情,其中原定在昨天要從台東運往屏東海域的小鯨鯊,因為颱風在成功港登陸,受到極大創傷,海景世界公司董事長李清波表示,由於目前成功港海域風浪甚大,工作人員無法下海探看小鯨鯊的狀況,但因為颱風帶來的風浪太大,小鯨鯊的狀況不是很樂觀。

【台東成功新港 小鯨鯊死了】2000/08/25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敵不過強烈颱風碧利斯的撼動,在台東縣成功新港內躲避颱風的小鯨鯊,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證實,已於昨天上午死亡。小鯨鯊屍體,昨天從港區打撈上岸後,因為身軀太過龐大,也發出臭味,再加上成功停水、停電,海生館只好就近把小鯨鯊送往鄰近的富岡漁港支解,由台東動物檢疫所取內臟檢驗。

     碧利斯颱風於八月二十二日,來勢洶洶地就從小鯨鯊暫時避風港--台東新港登陸,八月二十一日上午海生館人員緊急把小鯨鯊從港區堤外往港內托放,當天下午成功的風浪轉強,二十二日颱風登陸,二十三日雖然颱風過境,但港區內的浪還是相當大,海生館人員一直沒看到小鯊游出水面,因此認為凶多吉少。

     海生館  BOT  廠商海景公司董事長李清波指出,昨天海生館人員潛入海面下發現小鯊鯨已經沈在箱網底,打撈上岸後確定已經死亡,李清波指出,只能說很抱歉無法把小鯨鯊救活,這場強烈颱風實在太強了,而且就在成功登陸,就在颱風夜港區內還有火燒船事件,這隻小鯨鯊的運氣真不好。

     對於小鯨鯊屍體如何處理,海生館也是大傷腦筋。李清波說,成功昨天停水又停電,小鯨鯊長達四點五二公尺,重八百公斤,一時很難找到吊車及卡車運送到海生館,冰櫃也冰不下,但是小鯨鯊屍體已經出現臭味,所以只能就近送到富岡魚市場解體,然後再請台東動物檢疫所取內臟化驗。

     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系教授莊守正指出,颱風來襲使得港區的水質變混濁,由於鯊類需要不停游動才能進行氣體交換,水質惡劣可能讓長期未進食、身體虛弱的小鯨鯊,更為雪上加霜。同時,颱風帶進大量雨水,使得港區內鹽分改變,都是導致小鯨鯊死亡的原因之一。

     這隻未成年的小鯨鯊,是六月十四日在台東縣三仙台附近定置漁網內捕獲,八月十日由海生館 BOT 廠商以三十到四十萬元買下,進行醫療工作。「落網」七十二天以來,這隻小鯨鯊可說是吃足了苦頭,長期被圈養在直徑十公尺的箱網內,四點五二公尺的大身軀只能繞著圈圈游,導致單邊肌肉萎縮,再加上一直不能成功馴食,讓小鯨鯊健康狀況不良。

【無攻擊性 漁民叫牠大憨鯊】2000/08/25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鯨鯊屬於鯊的一種,是全世界最大的魚類,最大可長到十八公尺以上,重量可達上萬公斤,台灣南部漁民稱牠為「大憨鯊」,因為牠行動緩慢,溫馴完全沒有攻擊性,近十年來,因為牠肉質細緻,像豆腐般,又稱豆腐鯊。在國際海洋動物學界,鯨鯊是謎般的魚類,因為牠屬於大洋洄游生物,廣泛分布於南、北緯三十度的海洋中,非常難掌握牠的行蹤,對於牠的族群數量、分布、生態、洄游型態等,所知非常有限。1995年一尾在台東成功落網的鯨鯊,首度證明鯨鯊是卵胎生的鯊,解開國際間對鯨鯊生殖方式的謎題。

     與一般鯊不同的是,鯨鯊極為溫馴,牠沒有牙齒,以濾食吃入大量的浮游生物,而且非常溫馴,行動緩慢、沒有攻擊能力,在澳洲、菲律賓都已經發展與鯨鯊共游的生態觀光。

     根據學界推測,鯨鯊成熟的年齡應在二十歲到三十歲間,體長在九公尺以上,所以,許多在台灣捕獲的鯨鯊約在四、五公尺,例如這次在新港馴養的小鯨鯊,都還是寶寶,年齡約在五到十歲間。

【鯨鯊「小豆仔」台東落難 72 天 大事記】2000/08/25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6/14 誤入台東縣三仙台定置網。

6/19 潛水同好、浮潛拍攝 小鯨鯊海底影像。

7/13 潛水同好、潛水拍攝 小鯨鯊海底影像,以供研究調查。

7/23 因三仙台風浪大,移至台東縣成功新港碼頭,漁民索費讓民眾觀賞小鯨鯊。

8/07 因成功新港水質不佳,小鯨鯊未進食,身體虛弱,移到新港碼頭堤外箱網內;
        海生館協助小鯨鯊的馴餌工作。

8/10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漁民吳文欽簽約,以40萬元買下小鯊,
        先交款30萬,若小鯊在移至屏東前存活,再付10萬元。

8/11 海生館為小鯨鯊療傷,展開遷移到海生館的遷移計畫,預定8/22-24間,
        以拖網方式遷移小鯨鯊;小鯨鯊健康狀況不佳,仍不進食。

8/21 強烈颱風碧利斯來襲,小鯨鯊再度移入成功新港碼頭避風。

8/22 強烈颱風碧利斯從台東成功登陸,陣風達17級。

8/23 海生館人員查探,小鯨鯊已沈入箱網底部。

8/24 海生館人員證實小鯨鯊死亡。

【一尾鯨鯊之死 小豆仔的72天】2000/8/26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張嘉倫

◎  經過七十二天身陷網罟的日子後,小鯨鯊「小豆仔」終於還是走了。

     兩個多月前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小鯨鯊「小豆仔」隨著潮流的呼喚來到台東三仙台外海,專心追逐著浮游生物的 牠,一不小心游入了漁民設在岸外的定置網,也展開了牠七十二天悲慘的生活。

     常上海鮮餐廳的老饕都知道,俗稱「豆腐鯊」的鯨鯊是近兩年來漁市場上的新寵,目前在港邊的叫價已上漲到每公 斤 200元上下,這尾小豆仔雖然還未成年,但如果論斤賣起來也有十來萬,對漁民來說不啻是一筆意外之財。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小豆仔中網之後並沒有像同伴一樣被當做美味佳餚般論斤賣掉。由於先前就有日本的水族館 放出消息要高價購買小鯨鯊,小豆仔先被漁民養起來待價而估,等候買家前來看貨。

     經過漁民與日本水族館接洽的結果,日方認為小豆仔已經太大,無法用飛機運送,這次的交易也因而取消。養了十幾、二十天,大把的飼料費也花下去了,正當漁民為了血本無歸而發愁時,國內日益高漲的保育意識,很快又讓漁民 燃起了一絲希望。

     在一場打著營救小鯨鯊旗幟的競價中,包括國內的最高保育主管機關農委會、由立委趙永清領導的珍古德協會、一 家剛推出鯊魚手機的行動電話廠商及國立海生館都投入了詢價的行列。

     在此同時,已經被漁民養在小小的箱網中近一個月的小豆仔卻飽受侷促之苦,身長四公尺半的牠整天只能徘徊在直 徑約十公尺的箱網中。為了稍微彌補花在牠身上的飼料費,漁民更以外海風浪太大為由,把牠拖到嘈雜又有油汙的 成功新港內,以收費方式供人參觀。

     就在小豆仔在漁港的油汙中日漸消瘦的時候,國內各界爭取小豆仔的競價也告一段落,南部國立海生館的 BOT 廠商 以高於市價兩、三倍的身價買下牠,寫下了國內鯨鯊活體高價的新紀錄,也在國內掀起一陣鯨鯊旋風。海生館並為 小豆仔策畫了一場從東海岸一路拖回恆春海岸的海上旅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遷移行動付諸實行的前夕,碧 利斯颱風從東海岸登陸,提前結束了小豆仔日益微弱的生命,一切又歸於平靜。

     七十二天的箱網生活,中間還穿插了在擁擠的港裡供人參觀的日子,及臨死前在混濁、滾燙的水裡掙扎的時刻(颱風之夜,成功港不但飽受風雨摧殘,還有漁船著火),如果小豆仔可以選擇,恐怕牠寧願像同伴一樣,被開膛破肚祭人類的五臟廟,也不願多受這些活罪吧!

     看完小豆仔多活的這七十二天,我們不禁要問:媒體的關注、保育人士的奔走究竟是救了牠,還是害了牠?  我們是否對這尾大海中的朋友太過陌生,無法瞭解牠真正的需要?  還是太多的關注隱藏在各自的利益考量當中,到頭來反而模糊了焦點?  這些疑問在小生命結束了之後,在新聞宣傳價值消失了之後,實在值得大家深深省思。「小豆仔」走了,國內的第一場鯨鯊保育戰是否才剛開始 ??

一尾鯨鯊之死—省思系列  吃鯨鯊的代價】2000/8/29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張嘉倫

◎  品嘗著炒得白白嫩嫩的豆腐鯊,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和整個社會將來要為這道菜付出多少代價。綽號「大憨鯊」的鯨鯊(豆腐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雖然科學家們還不是很瞭解牠的生態,但大多肯定牠在整個海洋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尤其牠與人無爭的溫馴個性和新近科學家在牠身上發現的醫學價值(已有研究顯示牠的肝臟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的功效),更讓大家對這種好脾氣的沙魚充滿好感。

     最近研究鯨鯊的科學家們發現,全球的鯨鯊數量在近十年來急速下降,其中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最為嚴重。這種銳減的趨勢主要來自於人們對於鯨鯊肉的需求急劇增加,鯨鯊成長的速度根本趕不上被消費的速度。

     這些銳減的數據宛如警鐘一般吸引了全球關心鯊魚保育者的注意。也因此,在今年的CITIES 大會中,鯨鯊與其他兩種鯊一起被提案列入保育名錄。雖然最後這項提案並沒有通過,不過保育人士預測,以鯨鯊在生態系的獨特性和牠們目前所面臨的危機,國際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將牠們列入管制將會是遲早的事。

     一旦鯨鯊被列入 CITIES 的保護中,做為鯨鯊最大消費國的台灣到時候恐難免首當其衝。如果國人不健忘,幾年前的犀牛角事件、虎骨風波,甚至不久前的魚翅、延線釣,台灣雖然不是最大的元凶,但也都成為國際保育人士攻訐、抵制的目標。在這場醞釀中的全球鯨鯊保育戰中,可以預見的,台灣又將成為眾矢之的。

     尤其是這幾年推動鯊類保育最賣力的美國(CITIES大會的鯨鯊提案就是由美國提出),正好又是台灣新經濟命脈所繫的資訊科技產業大國,鯨鯊的保育問題會不會被拿來當做新一波貿易制裁的藉口,誰也不敢說。

     海洋大學教授莊守正表示,鯨鯊的問題這兩年已在國際間引起重視,不過由於大家普遍缺乏資料,目前許多國家都還處在收集資料的階段,一旦有正式的研究指出台灣不但是最大的鯨鯊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進口國,國人可能難逃國際間保育人士的責難。

     所以他認為國人應該在這場風暴來臨前好好思考一下,大快朵頤比較重要,還是經濟命脈比較重要。就算我們不在乎吃盡台灣海域所有的鯨鯊,想到台灣在未來這場全球鯨鯊保育戰中即將付出的慘痛代價,再可口的豆腐鯊恐怕也會變得難以下口了吧。

【鯨鯊管理政策何去何從?】2000/08/30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張嘉倫

◎  既然鯨鯊的保育問題在全球已逐漸受到矚目,而台灣又極有可能因為拿鯨鯊當豆腐吃,成為眾矢之的,我國的保育主管機關或是漁業政策主管單位有沒有什麼對策呢? 事實上,國內保護鯨鯊的呼聲已經喊了近十年。中研院動物所鄭明修博士至今仍保存著他在民國八十三年建議農委會將鯨鯊列入保育名錄時,當時的漁業局長沙志壹(現任漁業署副署長)回給他的一封信。

鄭明修說,當時沙副署長在回函中就表示會對這個問題再研究,然而幾年過去了,鯨鯊從當初的不值錢到現在的身價百倍,談管理難上加難,但漁業主管單位到現在仍拿不出一個具體的管理政策,似乎只能任由漁民把鯨鯊捕盡捕絕。

面對學者的指責,漁業署也有滿腹的苦水。負責研擬鯨鯊管理辦法的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科長張水源表示,漁業主管單位並非沒有注意到國際對鯨鯊日益升高的關注,但衡諸實際,連CITES都還沒有將鯨鯊列入保育名錄,漁業單位要以保育為名對鯨鯊實施禁漁實在有點師出無名。

張水源坦承,這幾年的確有不少漁民反映台灣海域可捕的鯨鯊已越來越少,但做為行政單位,任何的政策擬訂都要有具體的依據,因此漁業署也從本年度開始委託海洋大學進行一項有關全台沙魚的漁獲狀況和資源分布調查,希望從中獲得一些參考資料做為未來擬訂沙魚資源管理的依據。

張水源表示,未來漁業署可能依據漁業法針對國內的沙魚(不限鯨鯊 )捕撈作業公告一些禁漁期或是針對捕獲的魚體大小加以限制,以確保漁類資源。不過這個管理的具體政策什麼時候才會出爐,張水源也答不上來。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方漁業行政人員表示,農委會、漁業署之所以遲遲不敢對捕鯨鯊的行為加以限制,主要是怕重蹈當年禁捕海豚的覆轍。當年海豚的經濟價值不及今日的鯨鯊,而且還有國際保育組織的禁令,漁民們都還會集體抗議,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價高又無國際保育組織背書的鯨鯊?在強大的經濟利益之下,又沒有立即的外來壓力,身為開發本位的漁政單位實在很難叫自己自廢武功,更無法估計可能面對的漁民反彈壓力。

然而限制捕鯨鯊真的如漁政單位所擔心的,會導致漁民的全面反彈嗎?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系教授劉光明認為並不盡然。劉光明表示,根據他多年來走訪南方澳、成功等捕鯊漁港的經驗,有很多漁民也知道鯨鯊越捉越小,如果放掉小的可以保障未來捕到更大的,誰也不想對鯨鯊趕盡殺絕,但是因為「我不捉,別人也會捉」的心態,造成了大家毫無遊戲規則競捕的現況。

他相信未來如果漁政單位公布一個切合實際的規則,目前的狀況不難改善。

對鯨鯊問題已持續關注十餘年的鄭明修表示,由於保育單位與漁政單位的互相推諉,農委會當年已經錯失輕鬆解決鯨鯊保育問題的契機,現在,一場國際鯨鯊保育戰已在醞釀中,難道真的每次都要等到別人逼上門來才做?

【漁民說:我不捉鯨鯊,別人也會捉】2000/08/31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張嘉倫

◎  八月十日下午三點,台東縣成功新港漁市場,與往常一樣忙碌,在人聲鼎沸中,漁民忙著卸下漁獲。不過,這天,港邊漁市有點小騷動,有人捕到「豆腐鯊」了!捕獲的漁民噤語不言,不過嘴角有些笑意,因為躺在地上這尾誤入定置網、未成年的小鯨鯊,一拖上岸立即以14萬元批出,為他帶來一筆意外之財。這樣捕獲小鯨鯊的場景,在台東、宜蘭、恆春,甚至於澎湖等地的漁港,並不難見到。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系教授莊守正指出,台灣捕鯨鯊,有越捕越少、越捕越小尾的趨勢。根據他在台東成功港所做的調查,1997年到1999年,捕獲鯨鯊平均體長從5.76公尺降到4.7公尺,2000年1至5月更降到4.26公尺。

莊守正回憶,曾問漁民,知道越捉越少、越捉越小嗎?漁民說「知道。」但為什麼還繼續捉?「我不捉,別人也會捉!」漁民簡單的答案,道出鯨鯊在台灣海域面臨大小通捉的困境。

在台灣海域鯨鯊越捉越少、越小後,鄰近菲律賓成為台灣鯨鯊的重要供應站,還有漁民親自到菲律賓教當地漁民們捉鯨鯊,再賣到台灣。其實,原本菲國漁民不捉也不吃鯨鯊,不過,在重利之下,當地漁民開始大量捕捉,促使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菲國推動鯨鯊保護法案,1998年菲國下令禁漁禁貿鯨鯊,不過現在仍不時傳出盜獵及走私案件。

近幾年來,台灣漁民與大陸漁民的海上交易,鯨鯊也是極為叫好的漁獲。根據一位在漁村長大的水產人員指出,澎湖一帶的漁民廣泛地在大陸、台灣海域間買賣鯨鯊,大陸漁民捕獲後,在海上交易,再由台灣漁民綁在船尾拖回澎湖,就連300至400公斤的幼鯨鯊也拖回來。目前在大陸沿海港邊,捕獲一條3.2噸的鯨鯊,台灣商人收購的價格是18 萬人民幣,捕到鯨鯊就像中了頭獎,這更促使大陸漁民努力捕鯨鯊。

這種大小通吃捕捉法,令許多漁民擔心,鯨鯊早晚會被捉光。宜蘭蘇澳漁會理事陳建明,本身也是延繩釣船長,捕漁生涯將近三十年,他說,每年農曆三月到七月,鯨鯊都會從菲律賓南部,循著黑潮往北游到到日本,出海時常常可見,尤其在二十幾年前,台灣人根本不吃豆腐鯊,要把重達幾噸的大魚拖回來也很費事,再加上賣不了什麼錢,漁民根本不捉牠,但二十年後,卻身價飆漲,成為最貴的漁獲之一。

「政府應該要早點拿出辦法來管理。」陳建明說,漁民們也知道要保育,更不希望有一天再也捉不到魚了,但是辦法不拿出來,即使是我不捉,那大家統統都在捉,這樣怎麼確保漁源呢?他建議,應該限制漁獲的體長,太小的就放牠們回大海,以他們捕魚豐富經驗,在海上目測魚獲的體長,非常容易,應該不會「誤捕」限制體長以下的鯨鯊。

台灣鯨鯊越來越少,陳建明說,跟台灣海域漁源枯竭也有密切關係,台灣沿近海習慣使用拖網,大小通吃地連魚苗都捉光了,大魚吃小魚,附近的小魚都沒了,大魚自然也不會游過來。

在海洋大學教授莊守正的漁民訪談經驗中,也有漁民對鯨鯊管理持正面看法。許多漁民們擔心漁源枯竭的窘境,贊成建立一套鯨鯊管理辦法,讓鯨鯊成為可以永續利用的資源。莊守正說,在管理上,可以從限制漁獲體長及禁漁季節等兩種方法來管理,不過,究竟鯨鯊洄游、繁殖季節及限制漁獲體長,都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才能說服漁民。

莊守正建議,由於鯨鯊目前在漁會的交易項目中,與其他沙魚混在一起,還有為逃避漁市場清潔稅,而在漁市場外交易況,建議漁業署立法時,要將鯨鯊獨立出單一登記項目,同時,所訂的管理辦法要可行,更要可以落實。

眼見國際鯊鯨的保育聲浪越來越高漲,眼見台灣的鯨鯊越捕越少、越捕越小,眼見漁民對漁源枯竭的未來,越來越茫然,而我國的的漁業管理政策、鯨鯊管理辨法,在那裡?讓討海為生的漁民們,背負著「貪婪」劊子手的罪名,公平嗎?

【不吃牠 澳洲發展賞鯨鯊】2000/09/01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張嘉倫

◎  鯨鯊不吃,還能拿來做什麼?澳洲西澳州(West Austarlia)從1989年開始發展「與鯨鯊共游」觀光業,十二年來,這項生態旅遊,每年吸引超過三千人次到大海裡觀賞溫馴、巨大的鯨鯊,一年更為西澳賺進六百萬澳幣,約一億兩千萬台幣。澳洲的西澳省西部海岸濱印度洋,海岸中部西北角 (NorthWest Cape)的尼加洛海洋公園(Ningaloo Marine Park),由於有豐富的珊瑚礁群,每年三、四月(南半球的秋季)珊瑚產卵季節,就會吸引大批的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鯨鯊,到尼加洛珊瑚礁群(Ningaloo Reef)覓食,根據當地專家泰勒(Taylor)的調查,目前在尼加洛海域出現的鯨鯊約在200到300隻。

發展觀光幾乎是澳洲的全民事業,他們很早就意識到維持生態環境是身為地球村一員的責任,更是發展觀光的雄厚本錢,尤其,很多保育,或是生態觀光的拓荒者,都是熱愛大自然的一般老百性,就如鯨鯊今日之所以能發展為西澳海洋生態觀光的代表,就是從一位鯨鯊的愛好者泰勒開始。

巨大無比的身軀,身上數不清的白點兒如夜空繁星,緩緩地擺動尾巴,優雅地游著,這樣美妙的龐然大物,深深吸引著泰勒,從1982 年就開始在尼加洛珊瑚礁進行鯨鯊研究與拍照工作,後來西澳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保育部門便委託他進行四年的調查,他發現這裡鯨鯊數量多,是因為每年珊瑚產卵時,吸引吃浮游生物的鯨鯊來此大快朵頤。

對鯨鯊有了基本認識,再加上西澳政府鼓勵對鯨鯊資源使用,以觀光取代獵取,西澳鯨鯊生態觀光從1989年萌芽,而西澳政府對鯨鯊的觀光規範也從當年就出爐了,直到1992年,賞鯨鯊的人口還很少,但是從1993年開始,光是在尼加洛海洋公園「與鯨鯊共游」的人數就有一千人次,到 1996 年,成長了三倍,達到三千人。

雖然「與鯨鯊共游」觀光人數可用「暴增」來形容,但主管單位保育與土地管理部 (Dep.of Conservation & Land Management)卻早在1989年時,就已經明訂人與鯨鯊相遇時的規範,以減少觀光對鯨鯊的衝擊。反觀台灣,現在最熱門的賞鯨豚旅遊,卻在政府部門互相推諉責任,及如牛步的立法效率中,根本無法可管,在一場以披著「生態之旅」羊皮的惡性競爭中,在大海中飆船、追趕鯨豚,濫用、剝削保育動物資源。

在大海中與鯨鯊共游,是極度貼近野生動物的旅遊方式,因此西澳保育部門對此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包括在海中觀賞鯨鯊時,若在牠頭部兩側必須要在三公尺範圍外,前鰭到尾端必須在四公尺範圍之外,不能使用閃光燈、引擎推進器,不得接觸、騎在魚背上,不得快速移動及做太大的動作以免驚擾牠。

對於操作的業者也有嚴格的篩選及限制,每兩年會重新發一次執照,每次只發出十四日到張,每張執照只限一艘船載客。通常業者在每年三月底到五月底賞鯨鯊期間,每天出船約四次,每次載客二十人,他們必須在距離鯨鯊30公尺外就停船,每隻鯨鯊只能有一艘船接近,而且一次限制八到十個遊客下水。同時,業者每次要繳回目擊的報告,包括性別、體長、緯度、接觸時間等,資料提供學者研究。

僅管如此法規限制,但是西澳的學者及保育部門仍不能確定這樣的觀賞,是不是會對鯨鯊造成影響,是不是會影響牠們攝食、繁殖,是不是會讓牠們太熟悉人類及船隻,反而為牠們帶來危險,這些學者們都還透過上標、衛星追蹤、行為觀察及族群量調查,雖然政府部門面對不斷高漲的觀光壓力,但是從1993年開始,就每年把執照從 16 張降到 14 張,希望觀光與保育還是能取得平衡點。

對於本來就不食鯨鯊的澳洲來說,這個巨大魚兒,像是西澳人的紅利,成為西澳最具代表性的生態遊程,吸引澳洲及海外觀光客遠到西澳,每年多賺了台幣一億兩千萬。反觀台灣,鯨鯊是否能在被捕光之前,讓國人一覽牠在海中的美姿?這考驗著國人的智慧:以滿足口腹重要,還是保留物種優先;考驗著政府在國際保育浪潮中的資源管理政策,與行政效率。

一尾鯨鯊之死 【愛牠就不要吃牠】2000/09/02 民生報,記者 朱家瑩•張嘉倫

◎  看了鯨鯊在台灣崛起的奇蹟,沒有吃過鯨鯊的人大概會好奇地問:牠的肉真的那麼好吃嗎?很多吃過鯨鯊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牠的肉白白的,沒什麼味道,如果不是餐廳大力推薦,實在不會特別去點牠,更何況又那麼貴!家中世代捕魚的澎湖水試所研究員許鐘綱指出,鯨鯊在老一輩的漁民中是最不值錢的漁獲,因為牠的肉連以前那種民生艱困的年代都沒什麼人要吃,滋味可見一斑,但是現在卻被炒作得好像什麼珍饈一樣,實在讓人想不通。

  「也許這就是台灣特殊的飲食文化吧!」海洋大學教授劉光明說。富裕的生活讓台灣人現在幾乎沒有什麼吃不起的,只要流行,大家就一窩蜂搶著吃,愈貴的,愈奇的,愈有市場,誰真的在意過好不好吃,該不該吃呢? 劉光明進一步指出,這次小鯨鯊「小豆仔」的事件在國內引起一陣關心鯨鯊的聲浪,保育界人士無不寄望政府立法限制鯨鯊的捕捉,但事實上,鯨鯊的保育問題追根究柢還是要回到吃鯨鯊的飲食文化。只要大家不吃,鯨鯊沒有市場,漁民也就不會再捕殺,這將比任何的法令限制都還有用。

  一直都很關心「小豆仔」的珍古德協會秘書長郭雪貞也認為,畸型的飲食文化是導致鯨鯊濫捕的始作俑者,而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為鯨鯊留下一線生機,這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她希望大家都能自發性地來改變這個現狀,如果真的關心鯨鯊,不管以前有沒有吃過,從今天開始就應該拒絕吃鯨鯊,以杜絕市場需求來幫助這種全世界最大的魚類活下去。

  你吃過鯨鯊嗎 你關心鯨鯊嗎 這種生存在地球上已逾四億年的魚類目前在台灣正遭逢前所未有的危機。要解救牠們很簡單,每一個人都可以幫得上忙,不用捐款,不用上街頭,只要自己不要吃,勸身邊的人不要吃,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澎湖、在東部海岸與鯨鯊共游。

【澎湖小鯨鯊 下月回大海】2000/09/23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澎湖水族館向漁民購得的一尾小鯨鯊,經過將近三個月養傷、馴餌觀察後,館方表示,將在十月十日前後,上標、裝上無線電追蹤器後,野放這隻養得胖胖的小鯨鯊,讓牠在澎湖水域轉冷前,隨著潮流,迴游到南方溫暖水域,但是,國內尚未將鯨鯊列入保護,目前也無捕鯨鯊的管理辦法,這隻小鯨鯊是否會再度入網、或被鏢殺,野放後的命運令人憂心。

這尾小鯨鯊是在六月二十九日誤入澎湖的定置網,澎湖水族館為累積更多鯨鯊研究資料,在七月二日以 9 萬元向漁民買下這尾鯨鯊,不過,這隻鯨鯊當時已經受傷,體側有一道如碗大傷痕,這兩個多月來,澎湖水族館細心照料,施打抗生素療傷馴餌,每天餵食 30 到40 公斤餌料後,這隻小鯨鯊身上的傷口已經癒合,食量相當好,長得胖胖壯壯的。

買下這尾小鯨鯊後,澎湖水族館在新聞處理上,一直相當低調,並沒有正式發布消息,館長蔡萬生說,前一次飼養小鯨鯊失敗,讓館方是否要再買鯨鯊一再考慮,「買下牠,是不是又害死牠?」在這種糾結心情下,及看到小鯨鯊身上有道嚴重的傷口,館方終決定以 9 萬元買下,一方面,能幫助小鯨鯊療傷,一面方也可以為國內累積多一點鯨鯊生態資料。

蔡萬生說,這尾鯨鯊身長約四公尺,重量約在 300 到 400 公斤。鯨鯊是全世界最大的類,最大能長到十八公尺、上萬公斤,這尾則是未成年的小鯨鯊。由於全世界對鯨鯊的了解非常少,只知道牠隨著潮流迴游,廣泛分布於溫暖水域,鯨鯊每年四到七月會在澎湖海域出現,可能是因為海水溫暖、珊瑚產卵,吸引大量浮游生物來到澎湖,吃浮游生物的鯨鯊也跟著來此覓食。

他猜測在澎湖附近的鯨鯊,可能是迴游在沖繩及澳洲間,由於澎湖的天氣逐漸轉涼,鯨鯊會往南方溫暖水域迴游,因此,小鯨鯊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調養後,也正好是時機放牠回家,回到大海,館方也會為他上標,以便後續追蹤。

【潛友在琉球 與鯨鯊共舞】2000/09/23 民生報,記者 張銘隆

◎  鯨鯊的保育和蓄養最近是台灣魚類學界的熱門話題,澎湖的一尾鯨鯊在二個多月試養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後,將在十月間野放;我們的鄰國日本琉球地方,則有二尾已蓄養四年的鯨鯊,成為了當地觀光旅遊的另類特色。高雄市潛水協會教練魏杰,近日才從琉球體驗「鯨鯊潛水之旅歸來」,他指出,日本的經驗或許也可以成為我國鯨鯊保育活動的參考。

魏杰是於本月十四日和高雄市潛友吳姿惠、趙敏娟一起飛往沖繩,再轉往琉球本島中部一個多小時車程的琉球本島中部「讀谷港」,在當地同好杉浦帶領下,往港口外十數分鐘船程的沈式箱網中,體驗和鯨鯊潛水的樂趣。

讀谷地方在全日本聞名的鯨鯊潛水,當地漁民已經馴養了四年的一對鯨鯊,公的體長六公尺,母的體長四點六公尺,每天得餵食兩次每次廿公斤南極蝦。每次水肺潛水進入水下八公尺深、直徑卅公尺、網高十三公尺的沈式箱網中和鯨鯊同游廿五分鐘,並攝影、觀賞餵食秀,每次收費約合台幣三千三百元,即使以浮潛屏氣下潛到網外觀賞,每次也得收費二千五百元,但日本各地的同好仍然趨之若鶩,安排潛水遊程還得早早預約才不會吃閉門羹。

魏杰指出,和箱網裡的鯨鯊同游,雖不像在大海中偶然邂逅那樣撼動心情,但是看著龐然巨魚在身邊游動,業者還鼓勵同好觸摸鯨鯊體表的感覺,加上箱網裡天然游棲的大量魚群,真是任何其他水族所不能替代的感覺。

當魏杰等回到台灣,正好聽到澎湖水族館決定野放七月開始蓄養的一尾鯨鯊。他表示有點可惜,但研究單位經過仔細考量才做成的決定總有他的道理,希望將來在台灣水域,也會有和野生鯨鯊相逢的機會。

【澎湖小鯨鯊 野放命運未卜】2000/10/20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鯨鯊保育管理辦法,在吵鬧中沒有結論,這讓澎湖水族館長蔡萬生心中大石放不下,因為,澎湖水族館在定置網中馴養的小鯨鯊,等著靠鯨鯊管理辦法,安全游出台灣海域,無奈養得肥壯壯的小鯨鯊,還是沒有金剛罩,一旦野放,最可能的命運,是再度入漁網,或被漁民鏢刺,不過,蔡萬生仍決定野放,他說,這是示範性宣示,讓大眾知道保育鯨鯊的重要。鯨鯊生活在暖溫帶的海域,牠們會隨著潮流在大洋中迴游到溫暖水域,不過,現在澎湖水域水溫逐漸下降,蔡萬生說,到了十二月水溫降到攝氏18度以下,對小鯨鯊來說就太冷了,因此,最晚在明年元月之前,就要野放,讓牠游到溫暖海域,繼續長大。

經過四個多月的馴養,這隻小鯨鯊從原來受傷、虛弱的狀況,已經健健康康長壯了一百公斤,目前重量約是五百公斤。澎湖水族館養著小鯨鯊,已經不是秘密,一旦野放,對漁民來說,大海中游著十萬元的漁獲,而澎湖一帶海域所捕獲的鯨鯊,有許多是大陸漁民捕獲後,在海上交易賣給澎湖漁民拖進港,許多三、四百公斤的小鯨鯊,照樣綁在船後方拖回澎湖漁港販賣。

對於小鯨鯊是否會再入網?蔡萬生相當擔心,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野放,因為,保育鯨鯊是國際趨勢,牠的確也是相當可愛、溫馴的動物,因此,希望這次野放,是個對鯨鯊保育完美的示範,也藉此讓國人對鯨鯊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野放時,澎湖水族館預計要採取一個星期的派船追蹤及保護措施,蔡萬生說,小鯨鯊應該會往南游向溫暖水域,只要游出台灣海域,菲律賓現在已經禁捕鯨鯊,再往澳洲海域游,就會安全多了。

目前澎湖水族館正在研究如何為小鯨鯊進行追蹤,除了上標外,應會以聲納追蹤,或是裝置衛星發報器追蹤,目前仍未決定。

澎湖水族館是於六月底向漁民購得這尾小鯨鯊,當時牠頭側部有一個碗大的傷口,體能狀況不佳,他說,這四個月來,馴養小鯨鯊,一方面讓牠養傷,一方面也在馴養過程中,得到非常多寶貴資料,要保育鯨鯊,的確需要更多的研究數據。

【沒有需求 就沒有獵捕】2000/10/20 民生報,記者 張嘉倫

◎  針對全球多國列為保育動物的鯨鯊(俗稱豆腐鯊),農委會漁業署日前召開台灣地區鯨鯊管理措施會議,會中漁民強烈反彈,主張保育的學者及使用的漁民兩方,意見分歧,不過,國際保育鯨鯊聲浪高漲,學者及漁業署官員均憂心,繼老虎、犀牛角後,台灣會因鯨鯊再成為國際撻伐的對象,希望政府加快腳步,盡早通過鯨鯊保育,或是管制辦法,也呼籲民眾們,不要再繼續吃豆腐鯊,沒有需求,就沒有獵捕。漁業署養殖沿近海漁業組長張水源指出,目前鯨鯊是國際保育團體重視的物種,台灣地區鯨鯊確實有管理的必要,漁業署對鯨鯊管理,朝兩個方向研議,一是全面管制,將鯨鯊列入保育動物,一是部分管制,針對季節、大小,或是尾數來管制。不過,國內對於鯨鯊的生態研究資料相當缺乏,要說服漁民,還要拿出明確的數據,才能制定相關法案,張水源說,漁業署會盡快處理鯨鯊管理辦法。

台灣是近十年來才興起吃豆腐鯊的風潮,在市場炒作下,豆腐鯊價格一路飆漲,從根本沒有人要的漁獲,到目前港邊叫價一公斤200元,漁民捕獲一尾,可賣到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是筆不小的財富,而消費者在餐廳內吃到的,一公斤則要1200元,從大盤漁販到中小盤,到海鮮餐廳,利潤相當可觀。

國人視豆腐鯊為盤中飧,而且還是全球鯨鯊最大的消費國家,但是,國際間對於鯨鯊的保育推動多年,而且保育聲浪越來越高,在國際野生生物貿易調查組織 (TRAFFIC)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對鯨鯊捕獲及消費調查,結果都直指台灣為鯨鯊肉的最大消費地,雖然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因為台灣大量需求,所產生的國際貿易行為,導致部分地區鯨鯊族群量下降,不過,一但華盛頓公約組織、TRAFFIC 及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UCN),累積了一定的調查數據,台灣就要背上導致鯨鯊瀕危的罪名。

鯨鯊保育是一定的趨勢,農委會漁業署對這個趨勢也心知肚明,把鯨鯊列入保育動物,或是擬定有限度利用的管理辦法,不能一拖再拖,因此,十月九日召開了第一次「研商台灣地區鯨鯊管理措施事宜」會議,結果,如預料中的,漁民對於把鯨鯊列入保護,或是部分管制,強烈反彈。

漁民代表指出,台灣漁業資源枯竭,現在都捕不到魚了,現在還要把鯨鯊列入管制,更是雪上加霜,漁民在會中更是指責學者們,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他們捕鯨鯊,那裡來的調查研究數據及資料,現在學者更沒有資料顯示,台灣的鯨鯊瀕臨絕種,如果政府要全面禁捕鯨鯊,就會重蹈禁捕海豚覆轍,視漁民生計於不顧。

而學者雖然掌握的資料還不足,但是根據海洋大學漁業系教授莊守正五年在鯨鯊主要捕獲漁港的調查資料顯示,五年前,台灣鯨鯊捕獲量為250尾,但近五年的平均捕獲尾數,約為80尾,現在捕獲尾數,也只剩下50-60尾,這五年來,捕獲尾數遽降至五分之一。

而鯨鯊的產值究竟有多少?禁捕鯨鯊對於漁業影響大不大?根據莊守正的估計,過去五年,鯨鯊的產值平均每年為一千五百到六百萬,但是隨著捕獲尾數下降,產值降到一年一千兩百到三百萬元,就整個漁業市場來說,影響非常小。漁民私下表示,禁捕鯨鯊對他們日常的捕獲沒有影響,若是已經誤入定置網,再將魚兒放出,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漁民的反對聲音,是渲洩長期對政府漁業政策的不滿,及全面禁捕海豚有關。

【鯨鯊將野放 澎湖衛星追蹤】2000/10/24 聯合報,記者 肇瑩如

◎  澎湖水族館成功馴養一頭「鯨鯊Jr,」,並計畫在十月底十一月初讓牠回歸大海。館方將與珍古德協會合作,創世界首例在鯨鯊身上裝設衛星定位儀,藉由長期追蹤,解開鯨鯊洄游的生態之謎,這項追蹤研究對國內保育成績將有重大意義。

澎湖水族館經過三個多月成功馴養的「鯨鯊Jr,」,中文譯名是「鯨鯊二世」,用意在紀念水族館繼今年六月飼養「鯨鯊一世」死亡後的技術突破。「鯨鯊Jr,」從七月一日至今,已增重至少一百五十公斤,每天要吃掉四十八公斤的綜合餌料,光餌料錢就花了廿多萬元,館方一方面欣喜於「鯨鯊Jr,」的快樂成長,一方面也為經費有限傷透腦筋。館方人員開玩笑說,若再不野放,過不了多久,就要把澎湖水族館給吃垮了。

澎湖水族館在飼養期間,利用鯨鯊對特定聲響有反應的特性,以工作艇訓練投餵時間,並給予充足而多樣化的餌料,讓鯨鯊可以成功存活在直徑廿公尺以上的圓形箱網內。為繼續了解鯨鯊的洄游生態,館方決定為「鯨鯊Jr,」裝設衛星定位儀,由於時間緊迫,館方已向基隆水產試驗所爭取使用原「翻車魚衛星追蹤計畫」所準備購買的衛星定位儀,並與珍古德協會洽談合作採購事宜,希望能在最有利的天候下野放。

館長蔡萬生說,國外學者對鯨鯊洄游生態的研究有限,國內更是剛起步,目前僅知屬於溫帶魚類的鯨鯊洄游區域約在日本沖繩到澳洲大堡礁之間,海洋大學曾研究,發現鯨鯊有集中在澎湖七美南方海域交配的行為,澳洲至今也無法解開為何鯨鯊總是在珊瑚產卵季節出現、及卵胎生鯨鯊的繁殖行為如何進行等,這些都需藉衛星追蹤,進一步了解,他希望水族館這條已有「百萬身價」的「鯨鯊Jr,」,能協助國內外研究人員揭開謎底。

澎湖地區已進入秋冬東北季風期,衛星定位儀採購事宜又尚未定案,館方擔心野放時效可能受限,已加快作業進度,希望趕在十月底、十一月初野放。為了「鯨鯊Jr,」野放後的安全,館方考慮協調有關單位讓野放附近海域「淨空」,避免漁船誤捕,並積極向漁民宣導「放牠一馬」,讓「鯨鯊Jr,」平安返回家鄉。


【風城潛旅 - 潛水】開始于 Y1996-0520,社團網站 建立于 Y1999-02-23
潛水訓練潛水旅遊科技海洋夢碧海藍天社團園丁

Y2009-0912 社團轉型‧走入歷史
Copyright@Y1996-Y2042 Hsinchu Dive & Travel club
本網頁所有圖文,均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欲轉載或引用,請徵得同意